团队列名法在基层党校干部培训中的应用

2015-05-30 07:00蔡慧敏
学理论·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改进教学实践效果

蔡慧敏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教学也要坚持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培训观念,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团队列名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部培训方法,在短短幾年的实践当中已凸显出其优势,成为党校研讨式教学的一种有益创新。

关键词:团队列名;效果;改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67-02

干部教育培训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1]。干部培训教育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更取决于培训形式的针对性和创新性[2]。团体列名法(norminal groups)是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学团队在融合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四副眼镜等多种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研讨方法,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了提升,中共新乡市委党校于2014年秋季班将这一互动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入到主体班教学中,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认可和普遍好评,初步检验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将成为一种新的互动研讨式教学方法。

一、团队列名法是党校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1.介绍团队列名法

所谓团队列名,是指将全班学员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即为一个团队,而每个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围绕事先设定的讨论主题,穷尽自己的思想提出观点和见解,然后进行交流、探讨的一种互动式研讨方法。它原本应用于企业就自身发展、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广泛征集意见、进行决策 [2],后来被国家行政学院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引入到干部培训当中,团队列名法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员的学习能动性,集思广益、激发集体智慧,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案,实现“众人划桨开大船”。

2.团队列名法的主要流程

团队列名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略有差异,以中共新乡市委党校为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主讲教师把全体学员分为四组,每一组配一名指导教师,安排在四间教室,各组分别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组长负责组织大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的要点。需要注意的是:记录员有时由指导老师担任;每组不要指定发言人,否则会影响讨论时大家的积极性,发言人在讨论结束后由组长通过观察每一位学员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来确定;有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记录员与发言人由一人承担,这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阶段,研讨导入。在这一阶段,主讲教师要做两项工作,一是介绍研讨的主题,让学员们了解研讨主题的背景、现状等,以激发学员研讨的兴趣,为学员打开话匣、展开讨论做好铺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研讨主题的时候,要选择学员感兴趣、跟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例如在乡科级班,主讲教师选择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一专题,主讲教师首先为大家介绍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做出新的决策部署,在新的决策部署之下基层工作推进依然困难重重,那么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有何建议?通过这样的“暖场”介绍,激发学员讨论的兴趣和欲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二是为学员们介绍教学流程和活动规则,鼓励大家积极思考,贡献思想。

第三阶段:分组讨论。这个阶段是团队列名法的核心,是学员们运用头脑风暴法,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形成观点、提出对策建议的重要阶段[2]。头脑风暴是指在小组讨论中,组员可以无限制地自由联想和讨论、思想互相碰撞,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尽可能多地产生新观念或激发新设想,不论想法是多么没有逻辑、没有关联,甚至看起来非常“荒唐”和“离奇” ,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主讲教师将分好的四个小组分别安排在四个教室,在每组辅导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研讨,需要注意的是辅导教师不能做出跟专题有关的提示或是引导,仅负责掌控研讨流程和时间,具体地有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独立思考,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里,围绕“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一主题,小组成员把自己的所有意见不论正确与否,只按重要性排列并记录下来,其间不允许讨论。第二环节:个人发言,由组长确定发言顺序,由记录员按学员发言顺序逐条记录。第一轮每人每次只能讲一条意见,不解释、不阐述,言简意赅,如果自己的意见别人讲过,则不再重复,退而阐述第二条意见,如果没有新意见就越过,相似的意见可以合并,如此一轮一轮地进行,直到全体学员的意见都讲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别人发言时其他组员不评论、不讨论、不争议。第三环节:澄清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对刚才存有疑问的意见进行提问,并由提意见人进一步澄清解释。第四环节:小组决策,把组员形成的所有观点分类、归纳总结为若干条,如有新意见,可补充完善,梳理之后每个成员根据自己认为的“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程度选出5条并排列打分,最重要的打3分,次重要的打2分,第三重要打1分,最后把每条意见的全组分数相加,得分最多的前3项即为集体的最终意见,并根据这三条意见,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第四阶段:集体研讨。在这一阶段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交流共享,在分组讨论之后,四组学员重新回到原教室集中,向其他小组汇报交流本组研讨的结果,经讨论推选出一组研讨结果作为全班的研讨议案;第二个环节是《议案》升华,代表全班研讨结果的最终《议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科学性,有哪些不足,还需要其他小组给以“评议”,为听到不同声音、防止重复,我们采用多维度的“四副眼镜法”[2],所谓“四副眼镜”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分别是万花镜、墨镜、望远镜、显微镜四种方式,其意是指四个组分别戴着“四副眼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第一副是万花镜,要求从乐观向上、积极肯定、充满希望的角度分析《议案》,表达赞同意见;第二副是墨镜,要求从悲观、怀疑、否定的角度分析《议案》,小心谨慎、冷静思考,分析风险或负面效应,表达反对意见;第三副是望远镜,要求从全局、宏观、长远角度看待《议案》,从政策制定层面分析《议案》的科学性;第四副是显微镜,也叫放大镜,要求从微观、具体、可操作性方面来分析《议案》,从具体操作层面分析《议案》的可行性。最终《议案》经过“四副眼镜法”评议之后,优点与不足就会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于不足由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最终达成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

第五个阶段:“点评总结”。由主讲教师就研讨的整个流程、小组表现、班级《议案》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要对《议案》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拔高提升,尽量立意要高于学员,让学员有所收获,才实现了教学目的。所以,团队列名法对主讲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要求很高。

二、团队列名法在基层党校教学效果显著

团队列名法引入干部教育培训,尤其是被引入基层党校教学中是一个重大创新,中共新乡市委党校2014年在县处班、乡科班、中青班、选调生班等四个主体班次,分别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专题进行推广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员思考、学习、表达的积极性,既让学员对教学形式耳目一新,又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党校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1.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能动性

以往干部教育培訓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这将学员置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长达一个月的相同模式的学习,很容易使学员听课积极性下降,无法融入教学之中,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而团队列名法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参与讨论,都有三到五次甚至更多的发言机会,为了表达个人观点、展现才能,学员们往往都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能动性,学员的潜能与智慧得以充分发挥。

2.切实地提高了干部培训的实效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经对所有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做过一次评估,其评估结果发现:有效性保留时间最短的是听,其次是读,再次是看和做,最长的是讲和用。团队列名法就是让学员针对某个问题,运用多种工具和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讨,大家在思考、分析、归纳、探讨中对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入,并在评议阶段能进一步澄清观点,充分调动了讲和用的功效,切实提高了干部培训的实效性。

3.对教师的水平提出更高地要求

在团队列名法中,学员是主角,教师讲的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有可无,相反地,团队列名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首先主讲老师必须具备较高地课堂驾驭能力,比如学员分组讨论环节,如果组织无序,就极有可能陷入混乱,如果教师“暖场”不到位,则讨论中就有可能出现“冷场”,学员有无积极性、积极性高低直接决定于主讲教师,也直接决定着研讨的成败[2]。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团队列名法中,教师要把控整个研讨的进程,比如:在“分组讨论”环节,有的学员可能会洋洋洒洒讲得很长,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帮助学员提炼。比如:在“引论”和“点评”环节,“引论”要能抓住学员的关注点,激起学员强烈的研讨欲望,“点评”要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要更胜学员一筹。

总而言之,就目前学校实践的几次团队列名来看,经过教师们课前充分地准备,基本上都达到了让学员“解渴”的培训目的,为本次在教学中实践团队列名法教学画上了比较圆满的句号。

三、还需改进的几个方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可避免地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1.教学流程和规则执行不严格

由于大多数学员是初次接触团队列名这种培训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按照教学流程和规则来走,会出现一位学员提出多条意见、对发言做长时间的论述,成为研讨中的“麦霸”,或是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辩驳讨论等现象,造成分组讨论阶段用时过长,导致对全体组员所提出的意见没有总结归纳就直接进行投票。

2.学员素质参差不齐

学校此次将团队列名法纳入到每个主体班次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不同班次学员年龄、身份、社会地位、工作经验等差异,比如:选调生班的学员大都刚出校门缺乏实践经验,专家班的学员工作领域相对比较单一,即使同一个班次中学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发现,这一教学创新方法更适合于有一定工作经验、有相似工作背景、有共同关注问题的乡科班、中青班的学员。

3.研讨的深度与广度不平衡

团队列名法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既要扩大问题研讨的广度,又要加大问题研讨的深度,二者兼得难度很大,一旦研讨过程中操作程序不规范,研讨过程掌控不到位,就会出现广度易得、深度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在用“四副眼镜法”分析问题时,由于准备时间有限,发言人的点评往往都流于表面,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EB/OL].新华网,2010-08-17.

[2]姚巧华.团队列名法:领导干部培训方法的创新[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改进教学实践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