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现状及对策

2015-05-30 11:28郑礼琳祖晨曦
学理论·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沟通导师

郑礼琳 祖晨曦

摘 要: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是研究生培养与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师生擦出思想火花,提高教学效率和科研水平。医科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沟通的问题,需要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各方共同参与。

关键词:医科研究生;导师;沟通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24-02

在高校的各种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在高校内部的人际交往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高校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高校师生只有始终保持着信息传递、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双向互动,才能充分发挥师德的示范和感染力量,确保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在医科研究生教育中,师生沟通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导师和学生的良好沟通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医科研究生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所承受的学习和工作压力较多且复杂,所以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师和研究生沟通的重要性

(一)学生能准确理解导师的意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师生之间良好沟通是一个正确理解和传达的过程,也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通过清晰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导师的意图和培养计划,在导师的研究团队里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导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他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德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一举一动都具有示范作用,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正如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师德示范性的实现既要通过“言传”,更要通过“身教”。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行都足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这要求师生保持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接触,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教师的“闪光点”,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模范和表率。如果师生缺乏沟通,大学生就难以了解教师,教师的“闪光点”对大学生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榜样的示范作用也就无从发挥。

(二)导师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国近代语文学家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热爱学生,教师不仅要把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内化在心,更要外化为自觉的行为,切实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双向和谐的沟通可以使师生互通信息,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向导师表达自己的学习愿望,以便导师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满足学生合理的学习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引导学生,促使师生之间建立共同学术愿景,形成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学生的压力,化解师生矛盾

人与人之间没有沟通就没有人际关系互动,可能会出现僵硬、冷漠、隔阂甚至误解扭曲的局面。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人格塑造、理想志趣等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医科研究生在忙碌的临床学习中承受着较大压力,导师如果掌握了良好的沟通技巧,便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临床研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减少因误解所造成的学习压力,化解师生关系之间不必要的矛盾。

二、影响医科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因素

(一)导师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全面沟通

由于医科教学的特殊性,研究生导师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担任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带教,另一方面在临床上担任医生或在医学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有的导师甚至担任行政职务,因为事务繁忙,精力分散而不能与每一个研究生进行全面沟通,只能挤出部分时间把对研究生的指导当作普通教学任务勉强完成,学术探讨只是走过场。指导研究生逐渐沦为导师的副业,双方学术上的沟通质量不高,更遑论学术思想火花的碰撞[1]。未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将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和疏远感,也限制了师生的信息传递和表达。

(二)研究生态度不主动,学习情绪低落

在学习中,学生的态度和期望尤为重要。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最大的特色就是选择自己研究课题取向,并主动运用知识技能进行创新,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发和逐步发展自己的学术潜能。实际中,医科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临床或实验上忙碌地进行,面对较多的临床患者治疗、值班、实验等压力,更加需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抗压能力进行学术研究。有些研究生面对这些压力时积极性较低,學习情绪低落,对自己的学习期望不高,很少积极主动与导师汇报学习、课题研究进行情况,从而造成师生之间沟通存在障碍。

(三)学生对导师的综合评价影响沟通

导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如理论基础、行为举止、学术造诣、科研态度、才华成就等等,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在长期与导师的接触中,研究生不仅能学到导师做学问的方法和经验,而且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等方面也会受到导师的潜在影响[2],尤其在医科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医德医风和医学水平对学生的影响甚大。另外,导师的性格及对学生的期望程度也是师生沟通的一个影响因素。有些导师过于严肃或严厉,对学生要求过高,使学生面对导师时会出现害羞、紧张、畏惧的心理,从而影响师生间的沟通效果。

(四)年龄和身份地位差距造成沟通障碍

将“真诚”与“方法技巧”合二为一,才可达到良好的沟通。在师生沟通中,导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传统观念“师道尊严”的影响,以及导师与学生之间年龄、身份、地位的差距较大,往往有些导师会用审视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怀疑的发问了解学生[3],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要求或者命令学生,甚至忽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对此,学生则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躲闪的语气,小心翼翼甚至违心地回答导师。尤其在师生的学术观点不同时,有些学生不敢与导师表达和讨论自己的观点,甚至会本位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害怕导师的批评与指责,从而导致师生沟通效果不佳。

三、改进医科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对策

第一,导师应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研室应进一步完善导师指导小组和学术科研团队的作用,发挥群体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沉重负担,有利于学生博取各家之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4]。

第二,研究生应充分尊重和理解导师在教学、科研、临床的繁重工作任务,克服害羞和害怕的心理,在学习、研究、生活中应主动真诚地与导师交换思想,定期向导师汇报情况。另外,研究生仍要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求知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导师交流沟通。

第三,导师的品德和态度对学生起到重要影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应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良好的沟通态度才能打消学生的种种顾虑,使学生能更好地敞开心扉,把自己对学习和将来的打算和盘托出,以便导师据此为研究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到新的学习和研究阶段[5]。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如果导师能够将医德医风教育穿插在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实现教书育人与求学成才的有机结合,必将为中国的卫生事业培育更多德智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5]。

第四,合理利用新媒体,构建师生立体式沟通网络。师生立体式沟通网络是由多样化、多层次的沟通渠道有机组成的。多样化是指师生沟通不仅要保持传统的沟通方式,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开辟新的渠道,以适应大学生新情况、新形势和新要求。多层次是指面对全体大学生,师生沟通渠道的构建不能千篇一律,要考虑大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问题、不同需求等实际情况,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找到渠道与教师进行沟通。师生立体式沟通渠道的构建,要首先本着方便学生的原则,而不是方便教师的原则,大学生最喜欢、最常用什么样的交往方式,教师就要尽量开通什么样的沟通渠道。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依靠新媒体进行交流,如短号、QQ、微博、空间、博客、电子邮箱等,教师要合理运用这些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及时性、便捷性、互动性沟通。

总之,师生沟通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产生既有社会的影响,又有教育机构的原因,也有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样,师生沟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大学生等各方齐心协力,多管齐下。

參考文献:

[1]王静雯.研究生沟通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传承,2012(18): 51-53.

[2]许慧琳,庄建林,田芳.医科研究生师生关系调研与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3-4.

[3]张晓燕.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92.

[4]彭国华,甘永涛.充分发挥导师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2003(1):79-82.

[5]赵燕.浅议研究生导师与学生沟通方式方法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1): 107-111.

猜你喜欢
沟通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感恩有你 与师同行——“72变change”人气导师评选结果出炉
V eraW an g
导师榜
高职高专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