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略读教学六法

2015-05-30 10:48杨海棠
新课程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文章

杨海棠

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也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我根据略读课文的性质,根据略读课文教学的特殊目标与任务,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一、精巧切入 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文章概貌

略读课文教学伊始,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概貌。原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曾经在2006年春季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会上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更需整体把握,不应肢解课文。”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内容更浅显一些,易懂一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巧妙切入,学生快速了解文章概貌不是难事。切入文章的角度可以多种,了解概貌的形式可以多元。可以從全文入手,说说文章大意;可以从题目入手,思考围绕文题写了什么;可以从人物入手,谈谈对人物留下的印象;也可以从事件入手,讲讲这是一件什么事;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读后留下的初步感受,等等。请看下边几个例子。

教例一: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

切入方法是:读读课文,根据题目想一想,“槐乡”是什么意思?槐乡的孩子干了什么,在什么时候干的?他们收获了什么?——从文题切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概貌。

教例二: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

这一课则是另外一种切入方式: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这件事的开始、经过、结果。——从事件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

教例三: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

本课从文中的人物切入:默读课文,想一想罗丹是怎么工作的,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对人物的理解与体会切入,引导学生迅速把握人物。

教例四: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主要写一件什么事,哪个地方打动了你?——从对文章的感受入手,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文章概貌,感受全文。

二、精心设问 引导学生迅速聚焦文章关键

了解文章的概貌之后,便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重点之处、关键之处。因为略读课文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必须精心设问,激起学生兴趣,迅速聚焦重点,有效把握难点。精心设问,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熟化教材,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对“连接语”中的问题进行改造,创造出具有高度聚合力的一两个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略读学习之效。

教例一: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

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了哪些兵马俑之后,教师便提出一个问题:再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各类兵马俑的形态怎样?个性怎样?——问题一出,学生的思考迅速从了解兵马俑的类型,转向欣赏它们的态势,体会它们的个性,进入它们的“内心”,抓住文章的关键。

教例二: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学生通过初读,了解诗题、作者、全诗大意之后,教师便提出一个引起学生无比兴奋的问题:这首诗用对比的方式写鲁迅,请默读全诗想一想:那些反动派是如何对待人民的,而人民又是怎样对待那些反动派的?鲁迅是如何对待人民的,而人民又是如何对待鲁迅的?

三、精略相联 引导学生实践运用读书的方法

略读课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实践运用,通过实践运用,逐渐形成读书能力。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有阅读方法的巩固、运用意识,有培养能力的意识。具体的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既可以从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进行借鉴,也可以从以往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进行借鉴。二是在教师提示下,学生要能回忆、理解曾经学过的学习方法,以便运用。请看下边两个例子。

教例一:三年级下册《珍珠泉》。

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做:在第一课《燕子》的学习中,从燕子的飞行、叫声、停歇几个方面把握了燕子的特点,那么,对于珍珠泉的特点又可以从哪几方面把握呢?——从它的绿,它的清,它的趣。在前边《荷花》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从作者形象的描写、忘我的想象,体会了作者无比喜爱荷花的心情,那么,体会作者写珍珠泉的感情,又该从哪些方面呢?——也可以从作者形象有趣地写泉,亦步亦趋地寻源,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回忆、借鉴阅读的方法,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有趣,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看来,阅读教学中方法的习得、运用是多么的重要!

教例二: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

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情深的。我的引导如下:在前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中,我们体会父亲对儿了深刻的爱,是抓住父亲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那么,今天我们学这一课,也可以借鉴同样的方法,从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些描写,用笔画下来,体会体会。

四、瞻前顾后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言语表达

略读课文的语言,一般来说比较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但总体来说,语言表达、艺术特性往往没有精读课文那么典型,那么突出,许多课文学生难以发现其表达上的技巧。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运用“瞻前顾后”之法,引导学生迅速发现并学习略读课文的语言表达之妙。所谓“瞻前”,即看一看单元导读中对学习语言表达方面有何要求;所谓“顾后”,即看一看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三四年级)和“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五六年级)。瞻前顾后之法,能让学生便捷地结合本篇课文的具体内容,从课文的学习中发现、学习表达的技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例一: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

前边的“导读”要求是:“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后边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指出:“童话中的人物都有超常魅力。童话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引人入胜,还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根据前边的“导读”要求及后边的“发现”提示,学习本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篇童话故事想象的丰富,情节的有趣,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有益启示。我们以后编写童话故事也应注意童话的这些特点。

教例二: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

“导读”中要求“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中提示“注意本组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从这两方面的提示受到启发,学习本篇略读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看看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描写毛主席这位伟人的。——主要通过毛主席与警卫员的对话,表现毛主席体贴关心当地百姓,爱护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教例三: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

“导读”中要求:“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中提示:“本组课文,有的在写欣赏艺术感受时,融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根据单元前后的提示,学习本篇略读课文,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理解、体会“我的舞台对我有神奇的吸引力”这句话时,我们阅读课文,欣赏作者的每一时期的舞台,都可让联想和想象介入其中,联想到作者艺术人生成长发展的环境,想象作者逐渐成熟的内心世界。既然是舞台,就有艺术;既然有艺术,就有联想和想象。

五、旁征博引 引导学生丰富学习内容

略读课文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阅读实践的主要凭借。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语文实践的领域,提升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应经常不囿于略读课文内容相对浅显、语言通俗平实的现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旁征博引,链接相关材料,丰富学习内容,以便让学生获得略学丰得之效。教学中我向外链接的学习资源主要有文章的背景资料、同题或同类文章,以及与文本相似的语段等。

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上)一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清明上河图》为何能够名扬中外,我给学生引入了这幅畫的作者及对这幅画详细介绍的资料。学习《最后一分钟》(五上)一课,我给学生引入了香港过去多次被外国侵略者强行割占的屈辱历史。

学习《最好的老师》(六下)一课,让学生同步阅读本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启蒙》;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六上)一课,让学生回忆了五年级学过的《松鼠》一课。同题或同类课文的引入,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既看出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不同,又可以看出两篇文章的表达之异,在比较中更能把握文章的特点。这样做,扩大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赏读能力。

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六上)一课,我把季老写的《赋得永久的悔》文章中一些与本课相关的语段引入课堂,让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情感体会。学习《祖父的园子》(五下)一课,我引导学生回忆《父亲的菜园》(四下)一课中描写菜园景象的语段。语段相似,比照学习,学生能迅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特点。

六、结课拓展 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提高一个人的语文阅读水平,最根本的办法是: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知识,经过实践反复运用成为能力,并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良好的习惯,才能成就人生。那么,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才能形成呢?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要养成这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

由此可知,把略读课文的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好办法。从一定意义上说,略读课文应该成为连接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比如,教《刷子李》(五下),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俗世奇人》;教《山雨》(六上),让学生阅读作家赵丽宏的写景散文;教萧红的《火烧云》(四上)《祖父的园子》(五下),让学生阅读《呼兰河传》。

这里要说明的是,当前为什么许多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一方面因为教师布置的课外练习题太多,挤走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把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割裂开来。一些教师讲语文课,不论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往往是就课论课。课内是课内,课外是课外,课内与课外没有联系。还有一些教师要求学生课外时间看看书,只是随便说说,空泛布置,也与课内没有联系。课内外阅读形成两张皮,既伤害了阅读,又伤害了写作,同时,还伤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课堂上学习了课文,应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这是相似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一种延续,学生在“相似”“相联”的氛围中阅读,一定会有兴趣。所以,课内外阅读紧密联系,是教师实施略读教学的应有之义。

七、有效练习 引导学生以写促读

上文已提到,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课堂上,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给学生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练一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学生一定会对文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不论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还是语言表达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做一做这方面的练习。

教例一:《给予是快乐的》(四上)。

给学生设计的练习是:学了这篇课文,联系身边的人,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能举出具体的例子更好。——写读了以后的感受,就等于让学生进行一次写读后感的练习,这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

教例二:《七月的天山》(四下)。

给学生设计的练习是:用填空的形式,把课文几处描写天山美景的词语填上。——做这道练习,我让学生熟读课文,甚至把一些语段念会背,这对学生积累语言很有好处。

教例三:《学会看病》(五上)。

让学生写一篇《我学会了×××》的小作文,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会做某件事的,写出做事的感受。——这是一次从读学写的练习。从读学写,或从内容得到启发,或从表达受到教益,学生练笔变得极为容易。这种练习形式,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对写作的提高,当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对劳动的热爱。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