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数学备课新突破

2015-05-30 10:48谢薇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两位数平行四边形理念

谢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主要是讲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做事情才会成功。小学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必须经过认真备课,才能上出精彩的数学课。备课作为教师的基础性工作,虽然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由于每堂课前都得这样做,也许是教师们太过熟悉,早就厌烦了,或是学校监督检查尚不严格到位。当前小学数学备课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一是存在抄袭主义。由于教材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就拿以前既有的教案或其他教师已备好的课抄一抄,有时顶多仅是更改一下个别细节,用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年年如此应付备课工作,这样根本不可能教出有新意的课。二是存在拿来主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实现电子备课的同时,网络也给拿来主义者带来了“便利”,通过网络下载资源,把别人的教案东拼西凑成自己的教案,根本没有加入自己的见解,结果只能导致教学脱离实际。三是存在变通主义。在课改精神的要求下,有些教师不得不遵循新课程理念,把原有教学过程人为地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而实际教学内容并未改变,结果只能是“旧瓶装新酒”、“挂羊头卖狗肉”,走上形式主义的路子。

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是备课工作多年诟病,必须加以纠正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备课主体只从方便自身角度出发,工作缺乏认真负责态度,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需要,所以问题总是得不到根本解决。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备课新突破呢?这要求达成两个方面:一是真正转变教学理念;二是有效掌握备课技法,包括设计数学问题、运用解题策略、整合学习资源。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备好课的前提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思想,而后思想产生相应行为。新课程理念要求重塑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江苏省徐州市正全面积极开展“学讲计划”,对课堂教学模式予以了程序再造,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要求下,备课作为课前准备工作也应随之改变。但这种改变首先要完成教学理念上的转变,这样才能使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得以根本突破。这种理念的关键就是紧紧围绕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仅从教师角度出发,不去关注学生的感受,把自己的想法“强塞”给学生,或为应付检查抄袭一些既有或现成的东西,从而导致备课呈现单一性缺乏互动性,呈现程式化缺乏个性化。

学生是教学的客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遵循新课程理念,就是遵循学生主体地位理念。教师要想备好课,必须先了解学生,熟知学生的思维水平、情绪感受、知识素养、心理特点、能力基础、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然后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需求,有的放矢进行备课,确定有效教学措施,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最终高标准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数学问题的设计是备好课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在一个大致脉络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解决一个个环节上的问题,其本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只有把数学问题解决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点才能够彻底解决。因此,备课就需要围绕数学问题展开,从抓住核心问题开始,再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形成阶梯性问题集合。这涉及到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把课堂内容剥丝抽茧、化繁为简,巧妙地转化成问题课堂,通过诸多问题形成一堂数学课的基本框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贴近生活,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绝不能是抽象的、枯燥的问题,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思考性,难度保持适宜,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结合江苏省徐州市“学讲计划”就是精心设计“导学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若干问题。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师在导学单上应设计这样几个递进问题:第一个问题,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吗?设计这个问题是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类似,这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前的知识,可能因时间过长有些孩子会遗忘,所以先让孩子在解题过程中达到“温故”。第二个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会算吗?这个问题是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学生会很自然地通过类比方法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从而达到“知新”。计算方法掌握了,那为什么要这样算呢?适时提出第三个问题,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时,得数的末尾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要让学生既掌握算法又明白算理。第四个问题引申一下,四位数乘两位数你会算吗?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几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类似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感受计算方法的普通适用性。最后,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后,总结出几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类比、概括能力。一个个问题层层深入,水到渠成,自然而贴切。

三、解题策略的运用是备好课的关键

数学问题需要答案,但课堂教学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找到答案的方法,然后以此类推寻求解题策略。该策略不单纯指解题方法,而是为实现目标所采取一系列方法的集合,具体来讲方法是用来解决一道题,策略是用来解决一类题,它是一种思想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而备课所准备的是解决策略,备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实践操作中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转化思维,把旧知识转化成新知识,形成知识链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达到“老树发新芽”的效果,而后通过多次思维训练,让学生产生本能反映,遇到同类问题即会用此方法加以解决。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该问题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相联系,让其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成长方形,从而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平移、旋转、切割等不同方法来完成由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再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类比等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着用它们去解决。

四、学习资源整合的是备好课的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新要求,课件制作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这个工具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教育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以此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制作的课件不能是线性的,而应根据学生个体多样化的特点呈现出发散性;不能是整齐划一、僵化不变的,而应结合课堂存在突发性特点,呈现出人文性、灵活性。具体操作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资源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与这节课有关的各类学习素材,包括音频、视频等。在使用素材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性地使用,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也叫“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例如教学《认识面积》,讲到面积的大小比较时,学生就会提出各种不同方法,在介绍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一些资源来完成讲解,那么教师就要提供一个学习平台以供学生选择。它可以是实物操作,可以是课件展示,也可以是资源链接,总之一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备课时,不能从自身出发,而要从学生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备学生之所需,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猜你喜欢
两位数平行四边形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巧算两位数加法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