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点亮我们的课堂

2015-05-30 10:48孙安敏王雪峰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辩论孙子残疾人

孙安敏 王雪峰

最近,在吉林省东辽县云顶小学的教研活动中欣赏了多节异彩纷呈的课堂实况。每节课堂上,我们都能看到教师的精心设计,看到学生的积极参与,看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交流,看到学生精彩表现后的沾沾自喜。但是没有看到最最难能可贵的自然生成,没有看到这种意外之下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智慧。课后与教师的交流让我明白,她们怕这种“意外”打搅了课堂的“宁静”,影响了课堂的“精彩”。仔细琢磨,没有生成的课堂真的就宁静了吗?真的就精彩了吗?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些课堂“意外”恰恰就是你课堂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一、抓住机会,适时更改,激活课堂

教学的巧妙之处往往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对原定的教学计划做出变动。一次在完成《掌声》课后练习时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而这场辩论赛的争议点就是刘同学的观点:我们应该对残疾人特殊关照。平时要多帮助他们,任何事情都要残疾人优先。”他的话还没说完,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别人一样,残疾人也不想在那种优先中时刻都记得自己是个残疾人,他们需要的是别人的尊重,有时候我们的忽略就是一种尊重。”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该怎么办?是由我做出裁决,还是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辩论能力呢?于是我引导学生说:“现在我们清楚了两位同学的看法,你认为哪一种有道理呢?我们分正反两方来个比赛吧!”辩论开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课堂真的活跃了起来,也真正体现了五元课堂“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顺水推舟,开发资源,灵动课堂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基地,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的职责。有一次我正在声情并茂讲着课,突然学校门口响起噼里啪啦地鞭炮声,那声音震耳欲聋,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把眼光都投向了窗外——原来是学校对过的饭店正在举行结婚典礼。鞭炮声还没结束,音乐声又缓缓响起。这节课我没法正常进行,因为我的声音根本无法盖住窗外那喜庆欢快的乐曲。我问他们:“你们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吗?”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点头。“好,那今天老师就领着你们看个够!”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我们一起来到大门口,“就观察这个场面,然后我们写一篇关于婚礼现场场面的作文。”我布置好任务。孩子们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看着对面的婚礼,很怕错过每一个细节。典礼结束,我把他们带回教室,让他们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与同学们分享。第二天,一篇篇富有童趣的日记作文印证了这次“意外”所得。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学生的习得也是“润物细无声”的。

三、借题发挥,因势得导,拓展课堂

课堂上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但是合理引导会往往会使它成为一个新知识产生的契机。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我向孩子们这样介绍孔子:古时候,只有具备一定才学和德行,并有一定造诣的人,才能在他的姓氏后面加上一个“子”字,比如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等。还没等我说完,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那孙老师你在古代就会被称为孙子!”他的话音未落,教室里笑声一片。那一刻我倍感尴尬,但我就着他们的笑声说道:“对古人来说,我们都是子子孙孙,对吗?但是我特别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孙子,因为孙子是我的偶像!”紧接着我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向他们介绍“孙子”,从而引出《孙子兵法》,同时还讲了《孙膑和庞涓》的故事。那一刻,教室里的笑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声赞叹,一句句崇拜。课后,王同学等几名学生真的到学校图书室借来了《孙子兵法》,并津津有味地读上了。同时她们在课后还认真地收集了许多姓氏后面带“子”的人物,如荀子、晏子、韩非子等等,并收集许多相关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个让人尴尬的笑话,成为我的一种教学资源,这真是一举多得啊!

总之,生成性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面对这种无法预知的“意外”,我们不要慌、不要怕、不要躲。而要更新理念,包容理解,而要借题发挥,顺水推舟,要巧用错误,因势利导。没有生成的课堂,看似平静,貌似精彩,实则悲哀。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丰富自己驾驶课堂的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主体,才能点亮我们的课堂!

猜你喜欢
辩论孙子残疾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孙子壵
孙子垚
孙子垚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