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2015-05-30 10:48于海军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素质课堂教学教育

于海军

一堂课,有的生气盎然,妙趣横生;有的却枯燥沉闷,味同嚼蜡。不言自明,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好启发式教育法这门艺术。所谓启发,用作指点别人有所领悟的意思。“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无定法,教有定则”,启发式教育作为一种客观规律性,专注教育思想,目的是由内至外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最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启发式课堂教学的特点

1. 摆正好心态。尽管我们的个人力量薄弱,社会调查中教师的幸福指数很低,又被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不断滋生的现实经济社会所诱惑,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我们身上肩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责任,肩负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肩负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使命感,她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伟大,不容我们有半点的亵渎和轻视,一切不良的外界影响都需要我们用强大的内心世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来支撑和抵御。

2. 思想的转化。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提出:“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它再也不是简简单单地以传授知识为主了,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个人、社会共同进步。

3. 不断地学习。用我们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因此,教育是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要想我国的人文素质能够迅速提升,孩子们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未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它是我们社会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好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受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的限制,大多认知都是感性认知,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观察物体、课件演示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教师所面临的个体是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在一问一答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乐中学,学中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彰显独特的学习态度。

3. 层层深入,思维能力得到的飞跃。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在师生融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质的飞跃。

总之,小学教育是多样化的,具有可塑性的,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方式,都要一切以学生为本,用我们的爱精心培育,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心认真地加以指引,完成全面培养学生,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更需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任务。

猜你喜欢
素质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