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5-05-30 10:48谢玲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美的

谢玲

课程改革叩开了素质教育的大门,应试教育的“老秀才”开始忙碌于各种形式的“镀金身”,不亦乐乎中又有些手忙脚乱。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既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又呼吸不到素质教育的高层新氧,教学上开始露出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就课堂教学上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与同行共鸣,共勉。

一、屏弃形式主义,还原真实朴素

数学教学是本真的师生互动,是真实的交流探索,教师切忌吹嘘作秀。

在一次校内公开课上,一位教师讲授简单的推理,在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应该怎样做一个善于推理的人,于是教师象征性地在教室内走了一圈。其中,有几组学生并没有配合展开讨论,甚至无从下手。私下里,听课教师议论,质疑这位教师为什么不停下来指导学生讨论。为了完成公开课要求的基本环节,追求所谓的教学“完整性”,竟然对学生的学习感受置之不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得不偿失,违背了教学的真实性。

同样是这堂课,学生在讨论推理的方法有哪几种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语言描述法和连线法,这位教师走了一圈后也没有发现哪个学生用表格法,可在展示讨论结果时,他撒了一个谎,说有一位同学用了列表法。这时,全班学生一片茫然,都在观望是谁想出来的,而教师不知怎么圆谎,不管学生的言论,直接继续上自己的课。教师已经习惯了“作秀”,习惯了形式,可学生却变得敢于质问,而这种好奇心和质疑的精神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反而扰乱了学生的心。

从以上两位教师的教学来看,他们的改革还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读懂素质教育的本质。在教学的路上我们要脚踏实地,做一个本质的教学者。

二、严禁喧宾夺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幕后者,是学生成才的推动者,所以,教师要放手把“舞台”交给学生。

一次参加“同课异构”听课,一位资深教师的课堂主线分明,重难点突出,她的课堂掌控能力令我瞠目结舌,她对教材的把握如轻舟熟路。一节课下来,非常充实,虽然技艺高超,但听者疲劳,思者困扰。同比之下,一位青年教师虽技艺平平,但听她的课犹如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也能和教师一起授业解惑,慢节奏的徜徉反而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值得的,因为学生会给你更美的交代。

三、鼓励学生演练,激发学生的成功欲

教学需要提供平台来让学生操练,过去的“满堂灌”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当知识得到理解之后,每个人都有用实验去证明真知的冲动,这种冲动若能得以保护,并给以机会施展,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理想。

大学实习时,我的一个实习班级是个老前辈,听过他不少的课,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一堂课就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当提到平行四边形可以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凑时,他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和操作,就直接告诉了学生答案。学生只能被动地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却没能体验这个过程。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完全理解。于是,第二节课我尝试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鼓励他们自由地去剪。结果,整节课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边剪边聊,边聊边学,有的剪出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有的剪出了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有的剪出了相同的梯形。我惊奇地发现,这节课我教得很轻松,学生却学得很牢固,很开心,我想,这也许就是寓教于乐吧。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注意力松散,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学习上往往会选择逃避。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演练,激发他们的成功欲。

小学数学课堂要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还需要很长的路途,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和改革。数学是一门有活力的学科,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猜你喜欢
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美的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