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精彩语段促进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5-05-30 10:48姜文颖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句段语段习作

姜文颖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进行研究。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巧借精彩语段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做法。

一、抓住精彩语段,培养阅读兴趣

第二学段要求把精彩语段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抄下来,有的还要求背下来,从读、抄、背的情况看,学生对精彩语段的态度各有不同。能吸引学生的有以下几种:贴近农村孩子生活的,如《金色的草地》中对草地颜色的描写,花开花落的动态,让学生知道草地变色的真正原因;吸引学生兴趣的如《蜜蜂》一课,学生想急于知道蜜蜂是如何找到家的就得耐住性子读完课文,可结尾却说“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就更吸引他们了,并把知识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我引导学生把感动的句子抄下来,也有个别学生找不准就鼓励他们试试换位法——“如果你是英子呢?”还有一些启发、有哲理性的课文学生对精彩句段很难有兴趣,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给学生引领、示范。

第三学段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解精彩句段要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体会积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谈感受,如《开国大典》赏析中要抓住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阅读,如《麻雀》《松鼠》《珍珠鸟》等文中对小动物外貌、神态的精彩描写要求学生在读中感受字里行间作者倾注的情感,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赏析中遇到不理解的精彩句段,教师要有恰当的点拨,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或者老师与学生合作探究中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交流等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对精彩句段产生兴趣,有利于提高阅读兴趣。

二、仿写精彩句段,培养习作兴趣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教材中的许多精彩句段在赏析之后联系学生实际鼓励仿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能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此时的仿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有了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小试牛刀的仿写会一点一点把学生引入写作文的兴趣中。适时开展“阅读与仿写”讨论,与学生交流时有的学生说:“老师,您批阅我写的片段仿写,有时好的我会用到我的习作中去,行吗?”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种做法,教给学生积累是为了什么?仿写又是为了什么?教师教学生会听、想说、乐读就是为了写服务的,学生能把仿写的精彩片段恰当的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这证明学生会安排材料了。农村学生从小缺少阅读环境和合适的图书,因此语言驾驭能力缺少锻炼机会,仿写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训练方法。

三、积累精彩句段,培养审美情趣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成语“巧舌如簧”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暂不论词性的褒贬,词意是夸张地说一个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极强。教师不可能把学生都训练成这样,但是要按照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责任在于,他要跟青少年在一起,构建他们精神生活的大厦。”小学教师巧借精彩句段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习作等能力将为他们将来构建和谐的“精神大厦”打下了基础。

借用精彩句段提高语文能力是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不经意间爱上语文。曾经的积累不但是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能力的提升,将会是他们行走一生而用之不竭的财富,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今天的学习过程将会有真实的回报和丰厚的馈赠。

猜你喜欢
句段语段习作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习作展示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