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刍议

2015-05-30 16:19杨冬梅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老黄牛语文课程习作

杨冬梅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已明确指出:1~2年重在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3~4年级重在减少束缚,使学生自由表达;5~6年级重在表达真实情感,使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表达。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应做好三件事: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认识生活的美。“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针对小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随意性、情绪性、片面性、经验性、短暂性等局限,我们应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做到谢瑞老师提出的“九细”,即“用眼细看,用耳细听,用手细摸,用鼻细闻,用舌细尝,用口细问,用脚细踩,用脑细记,用心细思。”

春天悄无声息地来了,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导孩子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宁静小学教学楼前面有一个小花园,每到这个季节桃树、杏树、梨树等都会演奏春的旋律。我以此为契机带着学生寻找春天,孩子们在树下议论纷纷,发现也多了起来:梨花,杏花颜色不一样;每朵花开的形态也不同;哎!这有小虫子在涌动;每片树叶长得不一样呀……惊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我呢,拿出手机拍下一朵朵花朵婀娜的身姿,孩子们观察中的动作、灿烂的笑容、一脸的惊异。回到班级,我播放了孩子们观察中的神态、动作,让他们在回放中感受着怎样认识生活中的美,此时的他们已经做到了生活中的有心人。古人云:“言为心声”,只有学生心中洋溢激情,他们笔下才有话可说;只有学生心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有情可诉。

二、让学生多阅读

知识要靠积累,在积累中长才干十分重要,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善读书的好习惯。课本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学生通过摘抄、背诵,“异想天开”地创造想象,不但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为课外阅读打上基础。学习《甘罗》《田忌赛马》《晏子使楚》时向学生推荐《上下五千年》;学习《丰碑》《飞夺卢沟桥》时让学生搜集阅读红军长征的故事;学习《等我也长了胡子》《苦糖》时让学生积累关于希望的名句……这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鲁迅先生说:“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文质兼美的文章,即会让学生学到知识,也会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指导学生构思

文字表达要强调顺其自然,它也有方法和技巧,但要表达什么,按什么顺序表达,怎样表达真实情感,要由文章所反映事物本身逻辑联系的规律来决定。《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习作教学“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教师在指导构思时要灵活,思想开放,写法多种多样。《全国中考语文特色试题精编》中《老黄牛》中的云云,有写“老黄牛的脏兮兮”到帮助“老黄牛改正缺点,让它天天洗澡,养成好习惯”,多美的童心,多漂亮的习作。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学生真正做到了“用吾笔写吾语,表吾情”,学生的智慧火花才会被点燃,创造灵感被激活,条理灵活、敏捷等优良思维品质才能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老黄牛语文课程习作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编书育人的“老黄牛”
不爱叫的老黄牛
老黄牛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习作展示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