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5-05-30 16:19吴文知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教学方式课文

吴文知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综合性、自主性、探究性等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更是每个教师的追求,所以为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就要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更新、创新,并对教学理论进行研究,寻求实用、有效的方法。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弊端

1. 大部分教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过程。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过于依赖教科书,只为了让学生尽快去掌握课文中阐述的要点,方便用来应付考试,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的过程,使得课堂上的阅读教育枯燥无味、生硬死板,经常出现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学生的笔记记得满满,却不知道所记内容的真正意义,也不明白为什么会理解出这种结论。这种“填鸭式”教育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性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率。

2. 当今教育理念中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缺乏阅读体验。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教师急于向学生灌输清晰的知识点,在课堂开始时,学生还未认真阅读课文,体会其中表达的意义,就将知识点直接告诉了学生,这种方法极为不当。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成绩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缺乏自主研习文章的能力,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思考能力,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方式

1.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小学生还保持着孩子的天性,喜欢色彩鲜明、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之前,向学生展示与课本相关的并且趣味性强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从图片扩散开来,将注意力集中到阅读上去。

2. 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也能够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可能有的学生更愿意在心里默读课文,但如果长时间不去张嘴朗读,就无法完全熟练掌握读音、断句等方面的语言技巧,语言技巧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挥。而且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采取措施并及时纠正。

3. 扩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慢慢的积累,逐渐丰富自己的语文功底,锻炼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随着读物的积累,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相对应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为了进一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又有如下几种方式可以采用:

(1)采取综合性阅读方式。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开拓更宽广的学习空间,不要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包括科学、动物、自然等方面),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

(2)个性化阅读。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保护学生个性纳入教学工作的重点,不要强行灌输思想,让其尊称个性发展,并在期间加以引导,与学生多加交流,探讨彼此的观点,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

4. 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去看学生自己爱看的书或文章(课文、课外均可),并让学生写下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也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和书面能力,让其自由支配时间。

5. 开展扩展性阅读。在结束阅读教学课程之后,有的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并对课文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应当紧紧抓住机会,帮助学生寻找更多与课文相关的、类似的文章供学生阅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在激发着学生的兴趣,并加以对额外读物的适当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浪潮中,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此类状况的发生极大地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所以,要想全面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方法,就必须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注重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发,多个方面同时入手,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教学方式课文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背课文的小偷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背课文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