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5-30 16:19陈彦凤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文章

陈彦凤

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分析课文,突出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语言,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联想,通过合理的朗读,培养朗读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阅读教学中去。

一、深入分析课文,提升阅读能力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文章属于一种书面性语言,可以将各类客观事物充分反映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字面含义,还要知道文章中描述的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思想,待学生有基本的了解后,即可帮助他们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写文章的意图和情感所在,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产生一种精神世界的共鸣。

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涉猎知识,从多维度来分析作品、阅读作品,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对阅读感兴趣,真正想读。例如,在《向沙漠进军》这一课的教学中,即可根据教学内容来举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辩论赛,让学生分析游击战和阵地战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见,这样可以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文章是通过文字来表达其中的情感的,这种情感往往贯穿于阅读材料的字里行间,只有深入分析其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突出阅读材料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主体脉络,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要表达何种含义。有些语句,只阅读一次是看不出其中的深刻含义的,必须要再三咀嚼,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出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句中的含义,唤起学生的联想。

四、利用语言,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联想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中的语言来唤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出一幅丰富的画面。细细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看作者都应用了怎样的语言来描写画面。例如,在《林海》这篇课文之中,就从大量的角度描写了林海的美,对于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记忆和背诵,逐步在头脑中形成惯性心理,既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积累,还可以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美感。

五、合理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朗读是在阅读基础上产生,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才能够带有情感地进行朗读,再三进行朗读后,学生会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内涵,既能够实现自我欣赏,更加能够让其他的聆听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小学课堂中,我们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为他们提供朗读机会,多采取趣味性阅读模式,让他们体会课文中的节奏美,真正乐于学习。对于经典的句子和段落,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背诵,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学生就可以达到铭记在心的。

六、合理选择课外书籍

教材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课外书籍则是学生的“营养品”,仅仅依靠教材中有限的内容是无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地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这些书籍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还要具有趣味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并能够进行趣味性阅读。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准备一个本子,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句子记录在本子中,再三进行品读,实现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并为他们创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采用递进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而作为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数据,让小学阅读教学可以环环相扣。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学文章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