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估算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5-05-30 16:19潘海涛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定势计算方法教学质量

潘海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估算的内容,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估算教学都不够重视,克服这种现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对教学的功利性需求是影响估算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许多人认为,学生上学读书就是学习—考试—升学,只要是考试没有的内容或升学不需要的东西,都是没用的,都可以放在一边。更何况已经掌握了准确计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实际上,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的生活仍然离不开估算。小朋友长高了买多大的衣服,平时做饭用两碗米,今天来一位客人需用多少米,开学前去商店买文具需带多少钱……至于社会交流、科学测量更离不开估算。可以说,世界上有许多量是不能准确计算和表达的。自然科学中许多量都是在一定精度内的估计结果,准确计算,无论从哲学角度看还是从技术角度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掌握一定的估算知识很有必要。下面几种想法,对提高估算教学质量也许是帮助的。

首先,要减少、克服思维定势对估算的影响。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熟悉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上学之后又学习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但这些运算都是“准确”运算,他们已经习惯了任何一道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运算必须准确,这种思维定势使他们拒绝估算,一遇到估算问题仍按照加减乘除法则进行“准确”计算。北师大版第4册(上)有一道估算看台人数的题,学生把看台人数等分6等份后,计算一份的人数是48人,总人数6×48=168(人)。这就是“准确”计算思维定势的影响。

逐渐渗透估算概念是避免准确计算思维定势影响的重要途径。其基本思想是不要“突然”讲估算,在讲估算之前的若干内容都要介绍一些估计的方法、估算的思想。用米尺测一段铅笔的长度,一段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端在“6”与“7”之间,在没学小数的情况下,让学生估测一下另一端靠近“6”还是靠近“7”;在计算48×23时,先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这样有利于检查计算结果的对错;除法的试商也是一种估算……这样,学生遇到估算问题就不会有“突然”感。从生活出发,适当多接触、多练习估算问题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从生活中可以提炼出许多需要估算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必要或者不可能进行准确计算,像水库存水量的变化、某地粮食的估产,以及同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等等。这些数量虽然是估算的,但却十分重要。多接触这样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接受估算与笔算、口算同样是一种计算方法,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估算意识,冲击准确计算的统治地位,对避免准确计算的思维定势是有帮助的。

其次,应允许估算方法多样化。这是培养学生学习估算兴趣的需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如果把四舍五入作为估计的唯一方法,那么估算的学习肯定是枯燥无味的。而只靠教学方式的新奇产生的直观兴趣又不具有稳定性,往往转瞬即逝。课标对第一学段计算总的要求是,“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对第二学段的要求,头两句一样,后一句变为“鼓励算法多样化”。可见,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多么重要。现在,哪个版本教科书关于估算的内容都很少,而且估算方法非常有限,学生学完之后,就像过眼烟云,没有什么深刻印象。计算方法多样化实际上是对创新的一种鼓励,学生对估算的学习本来就没有强烈的愿望,如果让学生死套一种方法,那么学习愿望就可能荡然无存。学生对创新的渴望才是产生持久的兴趣和坚强毅力的重要根源,而且选择估算方法从实际出发,得到肯定之后会产生成功感,对巩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利。

另外,建立科学的估算评价观念、评价方法是重要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调节的功能。评价方法是重要的,但评价方法要受观念的制约,所以对学生估算的评价,先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念,然后再设计评价方法:一是重视估算过程。小学并不要求估算精确度,不要用估算值是否接近准确值作为评价标准,只要估算过程合理,就应给予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对有创新的想法要给予鼓励。二是要突出在实际生活中的估算意识,不要把注意力总是集中在练习本上的估算习题上,要结合实际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意识。三是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这对巩固学生对估算的兴趣和发展计算能力是必要的。当然,如果在各级考试中能增加一些估算内容,对改变当前不重视估算教学现象是有好处的。

猜你喜欢
定势计算方法教学质量
定势思维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浮力计算方法汇集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随机振动试验包络计算方法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