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2015-05-30 16:19张晓琴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口诀乘法

张晓琴

计算能力是组成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模块,同时也是小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数学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一、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来说,除了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题求解能力以外,几乎没有可以刺激学生兴趣的了。如果不解决数学这一难题,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而教学质量也得不了相应的提高。所以,要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有效带动小学生的数学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把单调、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成充满趣味、活泼、生动的情景探究。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不能单纯地给学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计算联系起来,建立数学情景教学模式。如通过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个星期小朋友们要去动物园玩,为了能够让小朋友更加的认识小动物,大家都先把自己的玩具动物带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小明带来了3件自己的玩具动物,小强带来了4件,他们两个一共带来了多少件玩具?由于现在动物玩具太少了,我们需要10件,那么你能为我们带来几件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10件玩具呢?”

二、重视构建和谐、融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融洽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是建立师生良好互动关系的平台。学生只有处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才能为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数学减法计算时,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棵树上有5只小鸟,猎人用枪打死了一只,现在树上还剩几只小鸟?”小鸟这个话题是小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争先恐后的回答,有回答还剩4只的,因为按照数学计算,5减1不就是4吗;也有的学生回答一只也不剩的,因为枪声把所有小鸟都吓跑了。更奇怪的是有学生回答剩余3只,理由是这5只小鸟是一家人,被猎人打死的是鸟爸爸,而鸟妈妈被枪声吓跑了,剩下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听到学生们这样丰富、独特的数学想象能力,使你不得不被他们这种超出你意料的想象思维所折服。所以,要想真正充分体现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应当对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有所重视,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重视对基础计算的练习

据相关调查,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低年级学生在进行乘除法运算时,即便是上一学期学了乘法口诀,这学期对乘法口诀的运用往往还不熟悉,例如计算7×9=?时,不能立马算出,总是需要从乘法口诀的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一直背到七八五十六,才能背出七九六十三,然后歪歪扭扭地写下63。这样虽然学生能够将题目做出来,但是比较费时、费力,可能做这么一道题下来花费的时间是正常做一道题实践的3倍甚至更多,而且容易出错。所以,为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问题,就要重视基础计算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如果在低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没有坚实的口算能力基础,那么到高年级四五年级时,学生此时就会自乱阵脚。通过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口头训练,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先让其完全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再加强口诀的熟记,然后在熟记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其次,在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计算法则的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数、分数以及小数等都各自有各自的法则,加、减、乘、除等也要注意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一言以蔽之,只有熟练的掌握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简单的计算法则,学生才能实现计算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比如,教师在讲授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图解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学点。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此外,重视构建和谐、融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对基础计算的练习。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口诀乘法
算乘法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