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015-05-30 19:21穆怀今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情趣课本教材

穆怀今

我国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编写,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使中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音乐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知识,逐步形成能力,激发创造性潜能。因此,在中小学课本版面设计与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形象生动、图文并茂、活泼新颖、利于感知,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浓厚兴趣和乐趣,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乃至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打好坚实基础。

一、教师熟读教材,挖掘把握教材

教师在学习领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认真阅读并吃透音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的,教师在授课时就可避免照本宣科。首先,在备课时要通过挖掘教材,注意找到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并有乐趣地学习音乐知识,诱发其积极渴望掌握音乐技能的愿望。

其次,要活用音乐教材。如,为了提高小学三年级(上)第六课“四季的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考虑先引领学生步入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情境中去,让他们产生积极有效的联想。为此,我专门制作东北四季风景音乐片在课题上为同学播放,立马激起学生浓烈兴趣,然后再学唱“四季童趣”、“雪花飞舞”、“樱花”、“捉迷藏”时,小同学们兴趣盎然,很快进入状态。

第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其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逐渐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必须克服忽视课本的倾向,不要把音乐教材仅仅当作“大歌本”,以为可有可无。实际上,编者对每一本教材都煞费苦心、精心设计,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感知音乐之美,将其引入艺术殿堂。

二、欣赏优秀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新编高年级课本在选材上十分注重选取我国与外国重要经典,使学生在教材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浅入深地不断欣赏到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积累并扩大审美感觉与体验,比较系统地感受到艺术与美的熏陶,因此,我觉得这套义务教育音乐教材是不可多得的音乐美育教科书。

例如,在七年级(下)课本的单元设计上,既有“江南小调集萃”,又有“长白情韵集锦”,既有“美洲乐声”单元,又有“器乐演奏”名曲。其编写意图是结合祖国南北方与国内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让学生反复阅读、不断感知,逐步增强其审美情趣,一定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对优秀乃至经典的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介绍、阅读与学唱,进一步地深入欣赏、玩味与理解,乃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水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从这一原则出发,这套音乐新课本就十分注意编选了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曲,如奥地利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波兰肖邦的“葬礼进行曲”等,在考虑我们伟大祖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多民族的特点后还编入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歌曲,草原、海疆、山区、平原等不同地区的歌曲以及古典曲调,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音乐知识,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它直接体现为青少年的审美选择和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就必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教材提供了大量精选的审美资源,如《二月里来》是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3月的抗日战争时期,她反映了共产党、八路军领导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豪迈心情,听了沁人心脾,使人仿佛可以闻到解放区新鲜的空气、泥土的芳香及高涨的军民抗战激情,具有清新的江南民歌风格。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目的,审美能力又是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一种综合。在练习演唱与作品欣赏中,在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把握中,通过对音乐语言的感悟,对优美音乐旋律的体味,经典音乐作品对学生的听觉器官反复作用,达到听觉能力训练并逐步形成习惯审美能力,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与情操之目的。

猜你喜欢
情趣课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