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的校本教研组织策略

2015-05-30 09:08杜金津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专业

杜金津

【摘 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对于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社会大众等必须把握校本教研的关键作用,科学合理地运用好端正教研方向、突出专业引导、倡导案例运用、更新教研理念等策略,有序有效地去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关 键 词】教育均衡发展;校本教研;策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是我党始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是学校的第一教育資源,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全体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的专业均衡发展又是学校教育均衡化的根本,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中,校本教研作为“教、学、研”合一的特殊形式,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始终充满着生命力和表现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均衡视域下,必须首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均衡化。要通过专业引领,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丰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使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得到稳步发展,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

(一)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有专家指出,“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同一地方不同区域之间、在同一区域不同学校间以及在同一学校不同教育类别之间,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就很难使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甚至当地经济发展达到均衡。因此,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教育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基本遵循。

(二)教育均衡发展是形势所需

教育均衡发展非常符合我国当前教育现实,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现实。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尽管国家自2006年以来,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但农村与城市比,同样规模的学校,农村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还是比不上城市的学校。在不同省份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农村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与城市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存在明显差别。二是师资队伍发展均衡。校际间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学校,正规科班毕业的师范生不多,有的学校几年都招不到师范类毕业生。三是生源分布不均衡。无论在农村学校间还是城市学校间,学生择校现象随处可见,好的生源往往都聚集在当地的某一两所重点学校。由于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发展、生源分布等不均衡,必然导致教学不能相长,教学效果难以提高,教学在低层次发展,薄弱学校明显增多,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党坚持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不断引导社会大众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这既有效防止了片面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又较好地防止了脱离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去片面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将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公办学校间进行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公办学校不再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以破解择校难题,并且通过标本兼治的方法着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相信通过这系列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举措,将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把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作用真正体现出来,使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师资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教育均衡的标准,主要从教育资源的配置去考量,一是看教育“硬件”。这主要包括生均教育经费、学校教学楼、后勤保障楼、操场和教学用的仪器设备等。二是看教育“软件”。这主要包括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图书资料等。三是看教育目标,主要看学校教育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是否得到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四是看教育功能,主要看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并达到相对均衡。综合上述四个方面,我们不难知道,硬件方面的均衡包括学校图书资料均衡,相对容易实现而且成效较快,只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会立竿见影。但软件方面的均衡包括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均衡相对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必须抓住关键。从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实现需求上看,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的发展,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点。调研中我们也不难了解到,在学生和家长心里,所谓的“好学校”,他们并不看楼有多高,操场有多大,设备有多先进,而是看学校有多少优秀、骨干、特级教师,他们始终相信“一流的教师能带出一流的学生”这个道理。因此,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师资发展这个关键。

(二)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的永恒主题

教师是一个专业也是一种职业,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按美国学者费朗斯·富勒“关注阶段理论”观点,认为需要经历: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存阶段、关注教育情景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与国内目前有些学者划分的“四个时期”相近,即新任教师准备期、合格教师适应期、骨干教师发展期、专家教师创造期。总之,教师必须经过特定的阶段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事业上有自己的成就。而贯穿教师职业发展过程始终的必然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研究水平要求是不一样的,由教学新手最后成为教学专家,需要教师不断调整奋斗目标,不断加强知识积累,不断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实践探寻未知。

(三)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常见的有“组织培养、专业阅读、反思教学、校本教研、各类培训”等。实践表明,在这些方法途径中,校本研修最受教师和学校青睐。因为校本教研要求以校为本,以教师为主,着眼学生发展,着眼教师提高,着眼学校建设,必须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学校层面,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所发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去分析,寻找解决对策。在这个过程,既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又要求教师在理论上解决问题,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高度融合。在组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过程中,无形地会督促教师自觉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自觉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思考,自觉开展交流互助,自觉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进行求证等,所以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建设发展中作用明显。通过调查了解,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是基础义务教育学校还是高等学校、成人职业教育学校,无论国内的学校还是国外的学校,在引导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都会较好地运用校本教研的方法。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高,其所在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必然是活跃而富有成效的。

三、教育均衡视域下校本教研创新策略

(一)更新社会大众的教研理念

教育均衡视域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显然是主体,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积极为教师创设优质的教研环境,才能保证教研活动有序进行。只要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抓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遇到或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并研究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办法,就应该给予鼓励。区域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地区的教育资源要进行计划统筹,在组织校本教研时,对人力、财力和精力给予全盘考虑,既鼓励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又帮助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既组织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的教师进行研究成果认定和交流,又帮助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进行研究成果运用和提高。因此,要创新一种全新的教研理念,在区域内,不论学校类别,不论教师级别都可以参加校本教研活动,都可以获得行政部门支持,都能得到及时指导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均衡发展。

(二)端正各类学校的教研方向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的学校教师自觉参加校本教研的动力不足,多数教师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研究任务,为了个人评职称需要等需要而去搞教研,使教研活动处于被动状态。通常情况下,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其动力既可以来自外在,也可以来自内在。实践证明,只有内在需要而引发动力才会持久,而且这种动力会直接引导教师去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但从目前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现状来看,他们为了缩小与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发自内在需要而去开展校本教研并不多。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时,必须端正教研方向,不能急功近利,要坚决纠正靠行政命令、下硬指标和任务的办法来组织校本教研,一定要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不断激发教师的内在需要。只有着眼学校发展需要,抓住教师专业发展根本,才能激活教师的“内需”,实现研究活动从外源性到内源性的升华。

(三)突出行政部门的专业引领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想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但有时苦于方法选择不当,效果就大不一样。尤其在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以及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由于学校的教师队伍在素养上本身存在差别,故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教师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不一样,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就自然会出现高、中、低档。这显然达不到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均衡化的要求。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要统筹好区域内教育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强化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对区域内能力薄弱教师的引领,引导他们在校内进行同层级的一对一互助,跨区、跨校进行点对点的协助,由上而下进行面对面的帮助。确保区域内、学校内的所有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时,都能随时随地向知名的专业人士和优秀的成功人士进行询问学习,及时学到先进理论、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和先进经验,用于指导实践研究,提升校本教研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尽可能缩小在研究起点上的差距,以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步伐、同幅度提升。

(四)倡导一线教师的案例运用

学校教育教学是要求针对每一个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因施而教”。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实践中不可能完全做到“一对一”个性化教育,需要找出共性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近年来,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法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点方向,越来越受教师的青睐,因其重在探讨研究教学中存在问题,寻找改进教学有效方法,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在城乡学校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间,只要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中“解读”出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鼓励区域内的教师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反思教学过程,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撰写各种案例,勇于参加案例交流,可以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最终达到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突破。校本教研中的案例分析法因其具有及时性、互动性、针对性等特点,且易于组织实施,在促进区域内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提高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目前该方法已被普遍认为是课改中“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和教学理论的故乡”。

参考文献:

[1]翁良.推进教育均衡 力促教育公平[J].教书育人,2011,

11.

[2]楊芳.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山西省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03.

[3]张光杰.文昌市翁田中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思考[J].新教育,2013,09.

[4]刘洁群.强化校本教研活动之我见[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2010,05.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专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