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培养农村幼儿的自理能力

2015-05-30 19:56朱燕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自理能力

朱燕

摘 要: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是其成长过程中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方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在现如今农村的家庭中,还有许多的家长对家园共育认识不足及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不重视。

关键词:家园培养;农村幼儿;自理能力

综观当前农村幼儿,由于父母自身素质或工作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和对孩子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即可,其余的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发展。长此以往,放任孩子,就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许多危害,使得幼儿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以上种种问题与现象表明,培养农村幼儿的自理能力仅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想要改变农村幼儿的不良习惯和思想,首先任务就是要改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而由于农村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则需要幼儿园的教师给予家长合理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教师是家园共育的桥梁,在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时应充分发挥其专业的知识,并详细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利用和家长接触的一切机会,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每个幼儿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对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同时,主动给家长提供幼儿教育的信息,让家长更具体、广泛地了解和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主能力。

二、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

孩子对生活自理能力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庭,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进行尝试,这时,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良好地去引导孩子进行尝试。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感受到动手的乐趣,增加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

三、给孩子自理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宽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养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习惯。

四、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由于孩子的年龄过小,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实际性的困难,这时,家长和教师就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使其掌握合理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而不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为了躲避麻烦,去替孩子完成,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心理,渐渐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

五、开展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竞赛

幼儿园可定期举办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竞赛,邀请孩子的家长共同参加。比赛的内容可以从简单的洗手、穿脱衣服、收放玩具等基本的生活习惯为主。通过比赛不断地提高孩子学习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与指导。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因此,需要幼兒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在不操之过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情况下,为幼儿的生活自理学习造就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李红叶.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2014(11).

猜你喜欢
农村幼儿自理能力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方法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江西省山区农村幼儿入学准备状况及问题分析
农村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