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和创新

2015-05-30 21:31张晓敬
关键词:网络高校图书馆创新

张晓敬

摘要:随着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图书馆的崛起,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一新变化,本文试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总思路及具体对策做些探讨。

关键词:服务 高校图书馆 网络 信息技术 创新 分析

1 我国高校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进行多年,一直致力于以在线服务超越图书馆现场服务。尤其当前数字出版技术发展迅速,技术对图书馆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开始,贯穿资源服务,直到面对读者终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要求图书馆以微信等社交软件把知识推送到读者身边,共同构建没有边界的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供应商和服务商的技术发展,相应的,图书馆的服务也越来越智能化,图书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当这种融合越来越深、越来越广时,邓菊英提出,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该如何深度挖掘这样的知识和信息,参与到这一时代进程中来的考验和机遇。

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读者需求,技术商正在帮助图书馆提供这一解决方案。方正阿帕比在此次研讨会上发布了“学知课堂解决方案”和“阅知移动终端解决方案”这两大产品,前者是一个面向日常教学活动的资源服务平台,可以将图书馆种类繁多的数字资源以学习者个性化的课程为主线进行重新组织,智能推送给学习者;后者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读者对多屏展示、多屏互动和移动阅读的需求。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服务特征

2.1 服务内容创新。在知识服务和提供方面,政府、公共图书馆和产品供应商都应该深入思考。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则提出,图书馆人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以用户为核心更有效地提供知识服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和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他建议馆界应该思考,怎样运用现代的技术建设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系统,推广图书馆更好的服务。南京大学图书馆近几年一直在做数字图书馆的创新实践。根据他们的调研,该馆副馆长邵波提出,数字图书馆上线以后如何根据用户的需求去对接,去细化,成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问题。他认为,移动图书馆不是图书馆数字化的终点,不是简单地通过手机或者多种终端形式让读者看到图书馆就够了,图书馆人要通过移动门户把相关的资源进行集成,更好地进行整合。他同时认为,数字图书馆系统应该是一个人机系统,而不是只针对用户而与馆员没有任何关系的系统;馆员应该在系统后工作,而不是在系统前端。

2.2 服务方式创新。可持续是图书馆永恒的话题。当下,信息服务行业的大融合共同推动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可以说,任何一个服务不能持续到最后,都会让整个行业有所损失。上海图书馆近年来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其科技创新服务如新阅读体验中心、市民数字阅读平台、“创·新空间”等服务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主任金红亚说,上海图书馆未来会在数字阅读下更大的力气,更大的本钱,做进一步的发展。但她认为,当前数字图书馆在发展中,仍有三大问题比较突出。第一是资源问题,市场上的内容“三少一多”,新书少、畅销书少、专业书少,低质量的书多。常常是读者来了,但由于资源的瓶颈问题,数字阅读发展不上去。第二,资源格式问题,特别是电子书出版的格式不统一,既影响行业的发展,也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同样也影响了阅读群体的培养和发展。第三,平台问题,不仅不同厂商之间的数据无法无缝对接,图书馆自己开发的平台之间也很难连接。因此,她指出,图书馆的发展与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数字资源行业、数字平台行业、IT行业以及终端行业的发展,这些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链的时候,图书馆的春天就会来到,读者数字阅读的春天也会来到。

3 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作用

3.1 大力支持关键技术开发要解决困扰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技术难题,孙坦表示,必须在国家层面以及各类科研资助项目中加强对数字图书馆前沿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形成图书馆、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共同协作的、可动态持续的关键技术研发网络,为我国数字图书馆范式跃升提供扎实的技术基础。

优化用户界面,搭建数字平台,使资源与技术实现无缝对接,是近年来上海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点。据倪道敏介绍,为提高用户对数字资源的使用率,上图近期引入资源发现系统,初步实现资源的跨库检索;为推进市民数字阅读平台建设,上图推出移动版的数字阅读,让读者更便捷使用上图的电子资源。

3.2 大力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关于馆藏资源的信息共享共建问题,刘兹恒表示,目前需要努力的是:首先,要积极推进已经启动并在运行中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项目,促使其资源更加丰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覆盖面更广;其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问题,减少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缩小信息鸿沟;再次,要在各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推进各地区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开展和合作机制的建立。

3.3 加快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目前,很多图书馆都拥有丰富的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资源的整合与重组问题亟待解决。刘兹恒表示,利用这些统一的检索平台,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实体馆藏和数字资源统一的检索界面,还能够将收集到的开放存取资源与本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使开放存取资源成为本馆的虚拟资源。

4 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措施

未来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我们绕不过的一个问题是——未来图书馆文献采购是否应该以数字文献的采访替代传统文献采访?专家们对此观点一致,均认为图书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将长期并存。在未来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数字资源会逐渐增加,纸质资源会逐渐减少;纸质资源不会完全消失;在一个馆内,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之间无论是经费占比还是数量占比,都会达到一个平衡,并随发展而有所调整。倪道敏则认为,虽然数字出版产业近年处于快速增长趋势,但相当长时期内,传统纸质媒介仍然将是图书馆最主要的馆藏,并将与数字资源馆藏长期并存。

4.1 用户需求永远是图书馆变化之本。未来的图书馆文献采访,再也不是由图书馆单方面决定了,更不是由图书馆的某个采购人员决定的了。真正的采购决策者是广大读者。“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acquisition,PDA),也称“按需购买”、“需求驱动采购”,是指将读者的阅读需求量化成一定指标,作为图书馆文献采购和馆藏建设的决策依据。最早的PDA来源于利用馆际互借记录来发现读者需求,以促进和补充纸本馆藏;在电子书时代,它特指图书馆基于读者的实际浏览与阅读情况,以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或参数触发对某一文献购买指令的资源建设新模式。

由读者自行选阅图书,是图书馆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一种馆藏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大学图书馆已被广泛采用并收到良好效果,特别是在电子图书的采购中优势尤为突出。对书商来说,PDA的营销模式灵活多样,不同的PDA营销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图书订购的触发机制与订购类型。已有的PDA营销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短期借阅、按需购买、按使用量付费、基于设置的短期外借次数购买等。

作为专业图书馆的代表,孙坦认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未来取决于用户需求、数字出版和语义网技术的发展,其中数字信息环境下的用户需求是主导因素,而数字出版和语义网技术的发展则是推动力量。

4.2 联盟共建共享愈加重要

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是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制度建设的一种创新,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年来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迅速,这些联盟的建立对于有效克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性障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图书馆联盟由政府实施宏观管理,有较严密的组织形式,参与的成员主体地位平等,参与的程度由成员自主决定,参与的利益由成员分享。因此这种联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富有生命力的。

5 结束语

建立与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具有较强开放性和实用性的标准,为数字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提供基本保障。图书馆发展的未来趋势,打造特色,融合发展便是图书馆的发展之道。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特色资源和原生资源建设将日益受到重视。强调图书馆要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这一数据库是以本馆原有馆藏资源为依托,针对用户需求,对其中有特殊利用价值的各种文献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数字化,最终以数据库形式组织起来的信息资源集合。将这些文献转化成数字资源后,可以减轻对原始文献的使用损耗,并形成本馆的数字信息资源特色。

参考文献:

[1]林晓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

[2]李德玲.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5(05).

[3]文庭孝.网络信息咨询与传统参考咨询比较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1(04).

猜你喜欢
网络高校图书馆创新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