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综述

2015-05-30 21:31何春萍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综述旅游业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国策引起人们对该项研究的关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天然耦合关系使得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研究比较重要。本文对历年来国内外城镇化与旅游发展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整理爬梳,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旅游业 新型城镇化 综述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我国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旅游业是现代国家新型战略支柱产业,目前重要的内需拉动产业。旅游业可以通过和新型城镇化的互相推动来谋求各自的良好发展。目前国外对新型城镇化较早,而国内热点出现在“十八大”确定的新型城镇化基本国策后,和旅游业的相关研究出现了雨后春笋的局面。

1 国外研究概况及分析

国外杂志就城镇化的主题而言,发达国家多数早在自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60年代已经走过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近期研究的热点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案例,研究热点更多来自对中国、印度等案例的相关考量。而国外有关城镇化的研究已经基本成了阶段性的固有成果,针对中国国情而言,可参考的空间更多从政府政策实施层面、全面规划、预先防范与设计,避免走发达国家的弯路。

马林斯(Patrick mullins)在1991年最早明确提出“旅游城市化”(tourism urbanization)概念,并指出旅游城镇是为消费而建立的,城市旅游引导着一种新的不同寻常的城市化类型。Chang·T·C(1996)指出旅游城市化出现了两种模式:一是顺应当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潮流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二是生产制造业中心被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而得到再发展。David L.Gladstone(1998)探讨了美国50年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的旅游城镇化问题。整个都市地区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旅游业,这一现象Mullins称为旅游城镇化。这样的城市中心包括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和奥兰多,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阳光沙滩,以及墨西哥的坎昆。该项研究指出,美国之外依靠旅游业发展的城市与传统的大都市地区具有不同的象征和社会意义。作者评估了美国大都市地区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判断美国依靠旅游业发展的城市是否与其他地方的情形一致。作者发现在美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旅游城市化情形。一种是“阳光、沙滩和海洋”,另一种则是在资本聚集区。这两种旅游城市化的情形展现出不同的社会结构,并且与美国之外的旅游城市均具有不同的特征。

S.Buraka(2004)等提出土耳其的发展一直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城市化和旅游业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进行评估,针对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特定问题的地区沿着海岸线多层建筑物过度开发和建筑密集的问题,如沿海蓄水层盐碱化,导致农业用地(如梅尔辛)的亏损,强调并提出了保护手段,从而使得土耳其的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情况免受进一步恶化。

Jun xi qian(2012)等以广东省闸坡镇为例探讨了在中国将旅游业推动城镇化建设作为城镇自身发展的一种策略,即旅游业(基于创造消费而非产出的一种发展方式)也会明显促进城镇化环境的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闸坡镇的旅游驱动城市化的建设涵盖许多步骤,在其共同作用下再现当地的社会经济空间组织:快速扩张的城市化建设环境;一个独特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开发模式;蓬勃发展的第三方经济部门以及出现灵活的劳动力制度。同时该项研究也质疑了穆林斯(1991)关于旅游城镇化的经典理论,并指出闸坡镇最近的旅游驱动的城市化进程不是后现代城市文化表现形式的产品,而是适用于中国的现代背景及特定空间下基于比较规范的条文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和大众消费的本质。

另外Hanqin Qiu Zhang(2013)等采用中国广东省1994至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城市化及酒店发展的历史进程,基于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酒店的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采用混合OLS,广义最小二乘和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城市化效应对酒店发展的影响。该项研究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比例、病床数量、高速公路的长度和国内旅游业是影响酒店发展的关键因素,所有变量都表现出与酒店发展积极相关的关系。这项研究就城市化进程如何影响酒店发展提供了深入了解,并获取了大量实验证据。

Dr. Bidyut Jyoti Bhattacharjee(2012)以印度为背景来进行考量减少城市化率高副作用的方法,通过使用SPSS统计软件内的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来进行分析乡村旅游计划,结果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减少城市化率发挥着显著作用。Anke Kirchl(2013)评估了旅游业和城市化对于印度马纳里镇供水的影响,并研究对于流经小镇的河流水质的影响。马纳里镇双鱼河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城市化和旅游业影响下游水质。

其他涉及到“欧洲城镇化的版图变化”“中国旅游发展对环境影响研究”“中国的2011的葡萄酒旅游”“高密度城镇的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的旅游学术研究力量开始在国际的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2 国内研究概况及分析

就国内而言,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成为指导我国未来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思想,而新型城镇化也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具潜力的模式。在此背景下,自2012起国内发轫了一系列的有关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见于各个领域,有关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也得到了人们的一系列重点关注,如何利用旅游业的产业集聚、发展、升级作用来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了近期学术讨论热点,旅游业在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能起到何种作用?对于所谓新型城镇化,旅游业如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学界做出了相关讨论,这些讨论较多集中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出台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研究。

2.1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相关关系研究 马璇(2013)对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发展旅游引导型城镇。林峰(2013)提出城市旅游化助推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化”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效路径。马勇(2013)对新型城镇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旅游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具潜力的模式,对新型城镇化溢出效应的价值诉求,构建了溢出效应的体系。张红喜(2013)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做出了相关研究。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2013)也对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城市旅游化模式、旅游城镇建设模式、旅游综合体模式和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这四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这些研究已经有初步的基础,能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结合我国建设和18大的会议精神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道路,但必须看到理论的探索初期对概念的明确与定性,对具体不同地域特点的普适措施尚未明晰。

2.2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案例与策略研究 刘艳(2006)以重庆万盛区为例提出正确分析旅游业与城镇化

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旅游城市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孙莹(2012)着重从新型城镇化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古镇的保护与复兴的相关策略。杨建翠(2012)以九寨沟县旅游城镇形成机制来说明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强大推进作用,可在经济社会落后、不具备工商业大规模发展条件、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广大西部民族地区,推行以旅游业为主导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葛敬炳等(2013)对湖州旅游城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城镇化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湖州城镇化的建议。阳宁东(2013)提出了川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即“红”+“绿”以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来引领创建城乡一体化空间环境。刘又堂(2013)对民族地方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提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建议。这方面的讨论集中于个案的分析,针对地方区域特点寻找适合当地开发的途径与措施,以求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的建设活动提供思路,但必须指出的是有些分析较为笼统与宏观,落地实施措施与体系尚未明晰。

2.3 新型城镇化内涵、概念、相关作用机理研究

张友良(2012)提出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的综合化。要深入理解城镇化内涵,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辉等(2013)对川西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了旅游主导模式的产业选择方式。余成等(2013)进行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创新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加强大中小城市与重点小城镇的协调发展,采取措施因地制宜节约型的发展方式。荣宏庆(2013)提出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周亮华(2013)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解决新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从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概况及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来探究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论与现实依据进行相应分析。

3 结语

从以上研究热点情况来看,研究旅游业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建设的意义重要,对于我们理清思路,在建设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财、物、资源、制度的整体配置能起到节约友好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峰.城市旅游化助力新型城镇化[J].中国建设信息,2013(5).

[2]李晓娟.城乡统筹视角下主导产业选择及对策研究.

[3]城乡统筹下的湖州旅游城镇化战略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研究,城市,City,2013(6).

[5]民族地区旅游推动城镇化发展研究——九寨沟县旅游城镇

形成机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6]马勇教授/博导,岳方之.旅游新型城镇化溢出效应研究.

[7]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3(13).

[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5).

[9]汪永太.新型城镇化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2013(5).

[10]龚娴.青阳经济开发区: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J].决策.

[11]孙莹,李振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古镇的保护与复兴[J].技术与市场,2012(10).

[12]吴丹.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导向型村镇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

[13]彭震伟.发展村镇旅游是统筹城乡建设的有效途径——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彭震伟教授[J].小城镇建设,2012(1).

[14]刘又堂.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互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15]齐镭.以旅游业构建“美丽中国”新型城镇.

英文文献:

[1]Mullins P.Tourism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2]Chang T C.Simon M.Urban heritage tourism:the global-local nexu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2):284~305.

[3]Impact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on water supply and water quality in manali northen in urban tourism research:Recent progress and current paradoxes,Gregory Ashworth a,Stephen J. Page b,* Tourism Management 32 (2011) 1-15.

[4]oreign invest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A perspective from tourist cities,Li Sheng*,Habitat International 35(2011) 111e117.

[5]impact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on Water Supply and Water Quality inManali, Northern India,Anke Kirch,Canadian Water Resources Journal.

[6]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tourism on coastal environment,S.Buraka,_,E.Dogiana,b,C.Gaziogi lub,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47 (2004) 515-527.

[7]RURAL TOURISM: A PREVENTIVE WEAPON OF INKING URBANIZAT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Dr. Bidyut Jyoti Bhattacharjee.

[8]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hotel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9]Hanqin Qiu Zhang, Jian Ming Luo*,Qu Xiao,Basak Denizci Guille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34 (2013) 92-98.

[10]Tourism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David.L Gladstone,Urban Affairs Review 1998 34:3.

[11]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in Chinas small town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Zhapo Town,1986e2003,Junxi Qian a,b,Dan Feng a,Hong Zhu a,*Habitat International 36 (2012) 152e160

[12]Urban tourism research:Recent progress and current paradoxes,Gregory Ashworth a,Stephen J.Page b,* Tourism Management 32(2011)1-15.

[13]Local authorities' and NGOs' perceptio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Alanya,Aydin ζevirgen, Muhammet Kesgin,Tourism: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2007,Vol.55 (3).

作者简介:何春萍(1973-),河南洛阳人,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教育研究等。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综述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