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湖泊分类治理

2015-05-30 13:04施鸿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28期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治理湖泊

施鸿昊

摘 要:长三角地区湖泊具有密度大、分布广、碎片式分布的特点。布局就如同摔碎的一面镜子那么散乱。如果想要全部统一治理,经济和工程方面的难度都较大,并且不同的湖泊,其开发利用的迫切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将其进行分类治理。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湖泊;分类;治理

1 吴江湖泊特点

吴江地处太湖流域下游,水网发达,湖泊众多,得水独优,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吴江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的55个湖泊(不含太湖),总面积108.4km2,此外还拥有260余个非省保湖泊,面积达48.2km2。湖泊是吴江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吴江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逐步压缩湖泊的生存空间,而这也正是东部平原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星罗棋布的湖泊将土地割裂地七零八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制约了经济的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大量的污染,严重破环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如何使得水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同步协调成为当地政府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

2 湖泊分类治理的提出

由于吴江湖泊众多,河网纵横,如果想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的湖泊都一样处理那样显然是囫囵吞枣。因此,需要把湖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显然,这样的分类需要考虑到湖泊自身的形态、水体情况以及地理因素,在吴江地区治理湖泊主要是为了解决湖泊保护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湖泊与城市的关系。如果湖泊距离城市较远,那么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较小,换言之,这类湖泊也不会受到太多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情况较为良好。因此,针对这类湖泊政府只需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无需进行过多的开发,我们将这类湖泊定义为第一类湖泊。如果湖泊距离城市建成区相对较近,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此类湖泊近期以完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远期根据城市的发展及相关规划的要求,适当发展养殖、景观、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我们将其定义为第二类湖泊。如果湖泊位于城市地区或距离城市建成区较近,区位较为优越,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这类湖泊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作用较为突出,但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为强烈,应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其旅游观光、城镇景观、生态等功能,我们把这类湖泊定义为第三类湖泊,这类湖泊的整治情况是城市与湖泊能否相依共生的关键。由于第一类湖泊治理措施主要以保护为主,因此就不举例细述了。接下来就主要针对第二第三类湖泊来谈谈其治理办法。

3 湖泊分类治理现状

3.1 开发初期的长漾

长漾与太湖一样,是由海湾-泻湖演化而来,即在高海面时,整个太湖平原为一大的海湾,随着海水退却,残留海水仍于许多低洼处积聚,因此在该地区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湖泊。长漾位于三镇交接的地方,虽然其地理位置离城市较远,但由于其狭长型的湖泊形状以及6.94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使其影响范围较广。因此,将其定义为第二类型湖泊,目前开发利用主要以养殖等第一产业为主,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此类湖泊近期以完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远期根据城市的发展及相关规划的要求,适当发展养殖、景观、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因此,长漾近期功能定位为蓄洪和生态,远期功能定位为蓄洪和景观。目前长漾的治理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周围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周边居民生活经济等等问题,所以采用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长漾规划为开发性保护,进行岸线调整、湖底清淤和生态湿地开发。

3.2 正在开发的莺 湖

莺 湖本是天然湖泊,湖泊周围无堤防。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在湖泊周围局部段逐步兴建了圩堤。特别从上世纪50-80年代吴江市有关部门为解决水患,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至此上世纪80年代后湖泊形状基本固定。莺 湖由于紧邻平望镇,因此将其定义为第三类型湖泊,区位较为优越,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这类湖泊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作用较为突出,但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为强烈,应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其旅游观光、城镇景观、生态等功能。因此,莺 湖功能定位为蓄洪、航运和景观。目前莺 湖旁建起的小九华寺、平波台、新世纪文化广场、新世纪大酒店、莺湖公园如五星连珠般形成了平望的商贸旅游中心。

3.3 开发完成的大渠荡

大渠荡虽然面积较小,但由于位于城市中心,四面被高楼所包围,其开发治理的需求最为迫切。因此,也将其定义为第三类湖泊。在吴江300多个湖泊中,大渠荡是第一个完成整体开发的,从一个野湖荡一跃成为城市公园,这一成功转型昭示了湖泊“转型升级”的前景,也成为了第三类湖泊治理的典范。2002年,芦墟地区请了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来对芦墟镇进行总体规划,还请来了美国弗莱明景观设计公司上海分公司来对大渠荡进行规划设计。公园规划设计理念是“自然生态的公共休闲绿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游憩的需要。大渠荡公园为敞开式,湖面东西长800米,南北宽约400米,湖中有生态岛。湖周圍的绿化带设计的很有江南风韵,与一池碧波交相辉映。湖岸的设计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南岸和西岸是混凝土构件护岸,其上铺设木材、石材路面,形成沿湖观景步道;北岸、东岸采用黄石、青石、卵石驳岸,再恰当配置水生植物,形成次天然的湿地景观,为保护水质,还设立了公园管理所,负责平常的管理,周边建筑的污水管全部接入市政污水总管网。大渠荡公园的建成,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也为当地吸引来了不少的投资商,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4 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4.1 污染问题

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比较随意。有些生活垃圾随意摆放在湖边,一旦降雨,就会随水流入附近水域造成污染。另外,水生植物的泛滥也会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出现大量死鱼的现象;在仲夏季节,水生植物茂盛的水域由于强烈的光合作用,使得水中CO2被大量消耗,造成水体pH值升高,也会造成死鱼现象。另外,水草的大量生长还会限制水流的流动,造成堵塞,降低了湖泊的自净能力。针对水生植物过度生长有关部门必须积极打捞。针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可以采用微生物分解的办法,利用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把水体的富营养化解决了,水生植物也就不会泛滥成灾了。

4.2 水体流动问题

吴江地区城市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和湖泊河道的治理形成同步,在城市规划初期,往往是湖泊河道服从于城市的发展。道路的建设、楼盘的开发将一些小河流、小水塘或堵塞或掩埋,使得之前水水相通的江南河网被逐渐割裂、孤立,加之平原地区本身地势平坦的原因,河流流速缓慢,一旦有堵塞,很多的水体都成为了死水。俗话说“流水不腐”,水一旦停止了流动就和人停止了新陈代谢一样,自净能力大大下降。

现在,当地政府已经展开了“畅流活水”的工程,旨在加快河道和湖泊水体更新速度,解决目前河道堵塞导致水质退化的问题,还有就是利用水利设施,抬高上游河水位,形成一定的水位差,推动河水往城内河道流动。此外,配合拆坝建桥、新建河道、疏浚淤塞等措施,打通城区水系网络,就能让城里的水也活起来,从而改善城区水系的水质。从骨干河网的大循环、圩内外河湖互通的中循环,到圩内河道的小循环,该工程实施后,会让全区河湖互为循环,彻底解决水体不自流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文虎,魏斌,全川.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

[2]洪尚群,马王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

猜你喜欢
长三角地区治理湖泊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害羞”的湖泊
奇异的湖泊
论长三角地区的再城镇化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上海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国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长三角地区雾霾长效治理:建立面向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