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保持中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

2015-05-30 18:21戴建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28期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

戴建刚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促进生態平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工作部署,将流域内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土地和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将会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目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新目标,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小流域进行生态清洁型的综合治理,将会成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获取巨大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

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概述

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生产的根本,所以要想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就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的地域面积广阔,所以在治理水土保持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型是对小流域采取的一种新型治理措施,旨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切实保障三者的协调统一,由此才能够促进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小流域为基础单元,在符合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尤其是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创造一个清洁、平衡、友善的生态环境。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要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对周边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了实现生态清洁型的治理方式,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封山禁牧、加强林草植被的保护、疏导水系、涵养水源,从而到达修复生态系统,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兼具工程治理以及生物治理的系统工程,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水土保持工作还要上升一个层次。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实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实际应用的时期较短,所以各项技术以及管理方式还不够成熟,从总的方面来讲还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耕地方式还比较落后,种植方式单一,不仅无法形成集约化作业,同时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土地缺乏保护的情况下,导致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下降,加之森林的乱砍滥伐,对水资源的保护不利等因素,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当地缺乏生态观念的状况下,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愈加不利。所以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急需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够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治理措施

3.1 确定切实可达到的目标

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是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单元,所以首先要对当地的生态发展状况以及水土保持的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估,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逐步完成预定的目标。对于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彻底的调查,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出应对方案。对于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污水要妥善处理,提高水资源的净化率,改善涵养水源的能力。对于耕地的耕种方式进行科学的引导,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林业、果业和农业的土地利用合理化。通过目标的制定,能够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顺利实施,为创造更加优美、和谐、卫生清洁的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是做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所以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改善。根据当地的土地的实际状况,合理开发和利用,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在进行水土保持改革方案时,要与当地政府的计划要求相结合,从整体利益考虑出发,顾全大局。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时,要充分的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与其他因素会有很多的交集,所以可以与果业、林业、渔业以及旅游业等项目进行综合整治,在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下,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为真正实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3.3 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结合

自然修复主要是指采取人工保护,自然发展恢复的方式。对于保护区域的四周设置栏禁,禁止在区域内实行放牧、采伐等生产生活,要不断做好对该地域的管理保护和封禁方面的工作,使其持续处在自然修复状态,以此来减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好的地方可采取繁育和封育方式来加大植被覆盖率,起到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在人工修复方面,可以对疏残的林木采取人工补植和水保灌林的方式来提升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的密度,从疏林地的实际状况出发,设计补植的方案。对封育的荒坡要实行植被草种的撒播,大幅度增加植被面积,并对照封育荒坡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种撒不同类型品种的草籽。

3.4 林草保持措施

在小流域中,要建设草、乔、灌相结合的经济生态型防护林体系,不仅可以大大增加植物的覆盖,减少径流冲刷和暴雨溅蚀,从而改善土壤化学物理性质,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一定的饲料、木料、肥料、燃料等其他林副产品。也可以根据流域状况,以增强植被覆盖、减轻水蚀、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按照适树适地的原则,采取生态自然修复工程和整地造林等方式,建造侵蚀沟防护林和水流调节林。

3.5 综合治理

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不单是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时还要进行水源保护、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治理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一个个体单元,也是一个经济社会单元。对于它的治理,不同单位、部门、部位,都要采取不同的举措。比如要推广引进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水土保持的质量和效益,降低治理成本。还比如可以根据生态现地条件,加强植被种草的研究,做到打破区域界线,草蓄同步,建立完整的工程体系和生态经济型流域。还比如可以搞好水保的优化设置和优化设计,优化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统筹多目标构建体系,采取综合措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大目标。

3.6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为了促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提升,同时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进来。广泛的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现阶段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给人们带来的利益,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发动社会力量积极的参与。与此同时,水利部门更要坚定目标,不盲目于现阶段取得的胜利,而是要更加努力的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不断的创新,积极进取,为小流域青山长在、绿水长流做出新的贡献。

4 结束语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是对生态环境以及国土整治的改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要在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进行,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保当地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健康长久的发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将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学堂.清洁型小流域生态水土保持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9:89-90.

[2]肖雪毅,刘永辉.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J].农业与技术,2014,5:67.

[3]石忠云.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4:105-107.

猜你喜欢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