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5-05-30 18:12李云霞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

李云霞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学校不再局限于培养神职人员,而是提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不仅仅要求人才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围绕将人文教育融于大学化学教学的意义展开论述,并探讨分析了人文教育融于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文教育 大学化学教学 提高综合素质

引言

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现代素质教育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人文内容,将人文教育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意识、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拉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塑造科学与人文的高度统一与和谐发展。

1 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1.1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道路上的风向标,能够指引大学生正确地处理工作、生活上的琐事,积极向上地追求人生,树立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承载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精神。大学生一旦形成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有利于未来在社会工作中迸发出强劲的动力与激情,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能力

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能够为大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的学习和运用立足于懂得、把握以及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1]。而人文教育亦是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重视人文、领悟人文,才能顺应为人处世的基本规格和客观规律。理论教学为的是启迪灵性,而人文教育可以兼顾灵性与人性。只有将人文教育融于大学化学教学当中,才能避免出现文理知识相分离的情况。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依靠非凡的灵性与高尚的 人性两个方面。

1.3有利于促进外界关系的和谐

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无法脱离自然、社会而单独存在,人文教育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构建大学生与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人文与自然、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此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2.1将人文元素融入教学目标中

想要制定带有人文因素的教学目标,首先就要充分挖掘出教材当中的人文内容,并且依此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研究的意义,燃起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认识并欣赏化学学科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及元素周期表》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发明中所特有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进一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沉淀、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际需求,大学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要教材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感受奇妙的化学反应与化学变化,提高科研兴趣;(2)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3)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4)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内在修养。

2.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人文精神

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辅助,实验是将理论转变为实际,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2]。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学中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既学习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够形成健康、积极、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化学实验恰好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在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是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探究,还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研活动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享受研究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学习态度,以及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的坚毅品格。

例如在进行“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时,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而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称取3g乙酰苯胺,放入250ml烧杯中,加入80ml水,加热;(2)稍冷后,加入适量活性炭于溶液中加热,趁热抽滤;(3)将滤液放入冰水中结晶,将所得结晶压平。再次抽滤,称量结晶质量。然而,在等待实验结果时,同学们发现所得结晶的回收率十分低。经过了讨论和分析之后,同学们发现,在步骤1、2当中,固定样品并没有完全溶解,因此看不出溶液的颜色,从而无法决定所添加活性炭的数量,加入的活性炭会吸附部分溶剂,从而导致固体样品溶解不完全,影响了纯产品的回收率。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经过了实验前的设计、实验中的思考以及实验后的喜悦,在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不惧挑战的优良品格。

2.3加强环保意识,关注和谐社会

化学教学在服务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危害。因此,我们在化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以及使用化学物品的过程当中,要避免因化学物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3]。例如在学习《有机污染与环境》一文时,我们应当了解化学污染由于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它们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由于化学有机污染物的慢性长期摄入造成的潜在食源性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霉菌毒素、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变物以及工业污染物等。基于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自觉保护环境卫生,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结论

综上所述,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红缨. 加强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34-235.

[2]蔡智慧. 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J]. 考试周刊,2011,61:172-173.

[3]徐紅,黄亚励,刘红等. 医学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75-276.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人文教育对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
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析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人文教育的探析
理工科高校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建议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