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和教师心理调适

2015-05-30 00:12应明元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师德心理教师

应明元

【摘要】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班级中有一个说话结巴的女孩,回答问题时更是紧张,面对她的回答,我总是微笑着告诉她,不要着急,老师有时间等你把话说完。渐渐的她的小手经常举起在课堂上,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的热爱学生,向学生心理倾注爱的暖流,达到师生融洽,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拓展的积极人生。

【关键词】师德 教师 心理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

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案列给我感触很深:老师,你咋能叫我“箩筐”呢?案列中的那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学生写单词,写错了,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甩起书本给了学生,用一些违反心理学规律的做法来对待学生,不但会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带来工作的失败,伤害学生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产生师生冲突。我们在对待学生时应该具备宽容之心,容忍学生失误,容忍学生范小错误,宽容于教师本人,于学生,都是如此。宽容是广义的。“人生就像画画,画错了不要紧,擦掉再画就行了。”这是上海尚文中学特级教师黄静华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看似普通、随意,却使我们知道宽容要摆脱狭隘的认识,放在更广阔的范围中。宽容是以爱和信任为出发点的。情之深,爱之切。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把师爱融入每一个学生心中,正如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已故特级教师孙维刚,用他一生的执著和智慧诠释着师爱、师魂。正是他对学生的崇高的爱,对后进生的理解与宽容,才使一批批学生大踏步地前进,成为栋梁之才。应该说,宽容是教师博爱的最好体现。严格要求是宽容的挚友。师爱是明智的爱,是教育的爱,是严而不苛、宽而有则的爱。严格和宽容是教育学生的一把“双刃剑”。严格要求也好,宽容也罢,都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应该说,宽容是更高层次的严格要求。宽容是公平的。为师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宽容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教师关爱和宽容的愿望。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

师德,永远是教师为人处事、教育学生的第一要旨!没有师德,何谈教学?没有师德,怎么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一名教师可以没有很深的文化知识,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教学成绩,可惟独不能缺的就是师德!师德永远是教师最看重的东西,也是别人最看重教师的东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师德才是看一名教师好与坏的第一要务!

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行业越来越倍受关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家长;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就形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心理疾病。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几乎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要不是参加国培,我确实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既担负着和普通教师一样教书育人的使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又处于特殊的教学环境,久而久之,教师的心情被压抑、烦躁,从而引起身心的不健康状况,教师队伍建设也自然会遇到许许多多困难。我认为各种因素对教师施加的压力是直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社会因素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对教师这一角色要求就愈发严格、全面。无论家社会、家长的谈论、还是媒体的报道等等,许多都被放大了的大肆渲染。无论对错,都给教师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教师们总是小心翼翼地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家长、社会的要求。这让许多教师,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且在传统教育第一线奋战了二三十年的的老教师,难以转变。他们疲于适应,力不从心,实感压力巨大。就拿“教师节”来说吧:每年的9月10日教师都要被人们用异常的眼光看教师、异常口气来谈论教师。特别是个别教师的细下事情被人们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来谈论教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其次是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具体实施教育行为的地方,也是压力的发源地。教师直接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现今的学生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随着社会开放,他们从信息万变的社会上不同的渠道,获得了许多信息,特别一些不良的信息被潜移默化地渗进学生的身心,流进入了他们的血液,加之一些制度的制定,给管理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都认为现在的学生根本不好管理,因此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教师什么没能力了,教学没水平了,学校会上会下都谈论成绩,领导、老师、家长、学生都觉得你不行啦,成绩没达到各自的要求;学生打架、玩闹摔跤伤身,上学放学的路上出问题了,教师应该负责,是教师没有教育好学生、没有管好学生。总之,要说没压力,假的!另外,工作量的加大,教师得不到适当的放松,身心疲惫,也是造成压力的来源。

第三是个人因素

教育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压力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了。但压力的大小,跟个人的因素是相关的。我认为,个人產生的心理压力,首先来源于个性的差异,有的教师缺乏自信,学识不够渊博,不能积极面对教学失败的结果,自卑感强,适应教育转变性难,得不到领导、同行、家长、学生的认可与赏识,因此生存压力,家庭压力等等,这些都是个人因素产生压力的来源。应该把压力变成动力。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压力无处不在!但是呼吁全社会都要来关注这个问题,不要给教师太大的压力,教师也是平凡的人,不是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以爱育爱,将师德建设融入爱心活动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一生至观重要。教师热爱学生不仅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崇敬之情,而且能唤起他们最美的情感,并将之传递给家庭、社会。教师要献出师爱热情,提高师爱质量,以爱育爱,构筑心灵的桥梁

猜你喜欢
师德心理教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最美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教师如何说课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