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电子档案保护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2015-05-30 00:12崔蕾蕾吴远琳赵丹丹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电子档案保护

崔蕾蕾 吴远琳 赵丹丹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4~2014十年来发表在档案事业类中文核心期刊上有关电子档案保护的研究论文进行数量及内容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电子档案保护研究的整体情况,并作出建议。

【关键词】电子档案 保护 统计分析

1 概念界定

电子档案是指以数码形式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计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它相关数据的总称。

由于电子档案载体的特殊性、易于携带和存储、存放环境要求高等特点,使得“保护”对于电子档案来说至关重要。

2 检索工具和范围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平台,以主题和篇名为检索项,以“电子档案AND保护”为检索词,发文年限设为“2004-2014年”采取“模糊”匹配方式得到检索结果,然后对检索结果中进行筛选,首先去除会议动态、简报、讲话稿等与本文无关的内容,然后对一稿多发者进行剔除,最后选取的期刊为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所记载的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管理、山西档案、北京档案、兰台世界。最终得到了期刊论文34篇。

3 核心期刊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3.1 研究论文核心期刊年度的统计与分析

笔者检索出十年来我国电子档案保护研究期刊有34篇,按年度分布如表一所示。

纵观近十年来的发文量,电子档案保护研究的发展并不平稳,忽高忽低,甚至是骤升骤降,这与电子档案所依赖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3.2 档案学核心期刊的论文统计与分析

我们对档案学核心期刊上有关于电子档案保护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最终得到34篇。其期刊分布如表二所示。

在档案学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中,《兰台世界》的发文量最高,共18篇,占总发文量的52.9%,这主要是因为《兰台世界》是半月刊,相比于《档案管理》、《档案学通讯》等双月刊来说,本身在发文量上就具有相当的优势。

3.3 期刊论文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下面将以近十年发表在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共34篇进行内容上的统计和分析,共分为7个大类,其内容分布如表三所示。

(1)阐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与保护的论文有7篇,占总发文量的20.6%。这说明有关电子信息安全及信息技术的进展较快,收到的关注较多。

(2)电子档案综述性的研究论文也占有不小的比例,这说明现阶段对于电子档案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价值理论的研究程度较深。

(3)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研究虽不如以上的篇数多,但是依然属于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这表明我国电子档案保护仍处于初级的概念区别阶段,深层分析的文章较少。

4.主题研究

4.1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

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是建立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基础上的,系统的漏洞、硬件的损坏、病毒的入侵等必将导致网络环境中的电子档案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对于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至关重要,因此,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成为档案学者和计算机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中来。其研究的内容也涉及到了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方方面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偶晓霞的《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与保护措施研究》、陈勇的《DRM技术在电子文件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等。

4.2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研究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也是电子档案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板块。例如王辉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比较研究》,他从电子文件的特点出发,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存在的差异性作比较,使得我们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维护电子档案的安全,充分开发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同样的文章还有于英香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之比较》,她从档案保护的六个方面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作比较分析,不断地探索新的保护技术与方法,为创造出信息技术条件下电子档案的保护新体系做出了贡献。

4.3 电子档案保护其他方面的研究

这一块的研究比重最大,这也充分体现出电子档案保护内容的丰富性。顾彦彦的《可信计算技术在电子档案保护中的应用》一文中,从可信计算技术在电子档案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求弥补我国电子档案硬件级别保护的缺陷,最终彻底解决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柴坤的《论个人信息资料在电子档案中的保护》一文中,从电子档案中保护个人信息所引发的问题、遵循的法律依据和原则进行深度研究,使我们的电子档案管理随着日益快速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5 电子档案保护的几点建议

5.1 开展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合作

由于现有电子档案技术较大的不完善性是电子档案保护工作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子档案保护工作者,不能仅仅依靠运用现有的技术来保护电子档案,还应该积极参与到电子档案技术的发展、完善上,从根源上缓解电子档案保护工作的困境,关注可信计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之成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5.2 提升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运用,电子档案也应顺应历史的潮流, 用科学的方法、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来满足社会各界对其的需求,那么对于以研究传统的档案保护的档案工作者来说,現代化的信息管理人才则尤为重要,因此,新时期下的档案工作者要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必须学习电子档案管理、保护技术等相关知识,提高档案工作者运用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5.3 建立健全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增强电子档案相关的法律建设

电子文件从开始形成到开发利用, 中间经过许多环节。任意一个环节的制度不明、职责不清,都可能影响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原始性。因此,建立健全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明确各个方面的职责要求,对保证电子档案真实性、原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增强电子档案相关法律的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于英香和朱敏.電子文件安全保护方法探讨[J].浙江档案,2006(3).

[2]顾彦彦.可信计算技术在电子档案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档案,2014(3).

[3]吕燕.试论医院电子档案数据的安全保护[J].兰台世界,2012(12).

[4]张锦云.对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1(193).

(上接第297页)

还可以加强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对企业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二)提升企业员工的声誉风险意识

企业员工是决定企业声誉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提升员工以及领导层的声誉风险意识,确保其处处维护企业声誉。尤其是在网络媒体时代下,金融企业员工和领导,都需要在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中谨言慎行,避免产生有损企业声誉的行为。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应该构建声誉风险防控体系,与网络媒体合作打击散布传播损害金融企业声誉的个人或企业,确保企业声誉不受侵犯。

(三)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将声誉风险防控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的防控联系起来。声誉风险与其他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把声誉风险防控纳入到金融行业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中。不同类型的风险在微博中交叉传播、相互作用,这需要相关的不同部门、机构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防御声誉风险,因为微博世界不存在现实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将会延误最佳的防控时机。在2009年9月,由于几条说东亚银行因持有大量雷曼兄弟债券出现财务困难的手机短信流传造成声誉风险,迅速蔓延成为香港近年最大的挤兑事件之一,东亚银行48小时之内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媒体发出公告,公布资金状况,成功化解了声誉危机。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声誉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密切联系,也看到了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加强公司与相关部门、媒体的配合;值得强调的是如果东亚银行的这次危机发生在微博时代,处理难度将会更大,这警示着我们要切实加强全面防控工作。

结束语:

金融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网络媒体兴起发展的大环境下,金融业需要对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全面剖析,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从构建信息平台、风险防控、风险公关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金融业应对声誉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浅谈网络媒体时代下金融业声誉风险的防控[J].会计师,2014,17:33-34.

[2]邵斌.新媒体时代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甘肃金融,2013,02:28-31.

[3]曹璐,刘峰.试论微博时代的金融行业声誉风险防控[J].今传媒,2013,08:101-103.

[4]冀淑慧.新媒体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7:17-21.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电子档案保护
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新时期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医院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浅析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