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商法的武汉会展产业集群识别研究

2015-05-30 17:37张姝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区位商

张姝

摘  要: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对提升城市会展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武汉会展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商法对城市会展产业集群进行测度与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武汉会展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且集群效应正在加强。武汉的会展产业集群发展得益于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发展依托优势产业。为促进会展产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应提高会展企业专业化程度、打造会展产业网络化平台、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关键词:会展产业;集群化;区位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125-02

会展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了以法兰克福、汉诺威等为代表的“会展城市”。武汉凭借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优良的产业基础、极大的政策扶持,会展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出现了大量会展企业。

1  研究现状

西方关于集群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亚当·斯密[1]在《国富论》中对手工业的考察已具有着产业集群研究的雏形,但并未形成明确理论;Alfred Weber(1929)[2]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区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聚集体。

对产业集群的的思考伴随着实证研究,同时这些实证研究的对象往往是较为成功的产业集群,如Khalid Nadvi & Gerhard Halder(2002)[3]对外科医疗器械集群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起步较晚,王揖慈[4]是国内较早较系统对产业集群展开研究的学者之一,其在1994年的研究中对新产业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2002年的研究中对产业集群展开分析,认为集群是在某一特定的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中,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在对产业集群展开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选择了不同区域的不同产业进行研究,如周丽丽(2011)[5]分析了广州市会展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翁朝霞(2013)[6]对江苏高技术服务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洪燕真等(2014)[7]以福建林业产业集群为对象展开研究。

从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认识,就笔者来说,赞同王揖慈(2002)[4]对产业集群的定义。

对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发达地区成功产业集群,对于会展这种“新型服务产业”研究较少,同时多集中在发达城市会展竞争力研究上,对会展产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会展产业集群的識别研究涉及较少,故本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与创新价值。

2  武汉会展产业集群的识别

2.1  研究方法

考虑研究目的与数据的易获取性,本文借助区位商法对会展产业集群进行测度。区位商法是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并得到了大量使用。它是一个地区某种产业生产产值在该地区所有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占全国所有产业该指标的比重之比,反应了某一产业部门在某地区的专业化程度与相对集中度。一般公式为:

Lq=■(1)

其中,Lq为区位商系数,表示某区域中i产业的产出份额与整个经济中i产业占有的产出份额之比;ei为某区域i产业的总产出;Ei为全国i产业的总产值。当Lq>1时,表明i产业在该区域的专业化程度超过了平均水平,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当Lq=1时,表明i产业在该区域的专业化水平与区域平均水平相当;当Lq<1时,说明专业化水平地区区域平均水平。

为计算武汉会展产业区位商系数,笔者选取展览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展览面积(万m2)进行衡量。展览是会展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展览面积是衡量城市展览业发展水平、产业规模的重要标准,同时会展场馆对会展产业集群有着一定影响,用展览面积这个以会展场馆为主要发生地的指标测度会展产业区位商具有合理性;会展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产值计算指标。相关数据来源于2013年-2014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2~2014年《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  研究结果

2012年武汉展览面积为197.64万m2,占2012年全国展览面积的3.27%;2013年武汉展览面积为251万m2,占2013年全国展览面积的3.57%;2014年武汉展览面积为278万m2,占2014年全国展览面积的3.91%,见表1。可见,武汉展览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59%;武汉展览面积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比重较小,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武汉在会展产业发展过程中与一线会展城市仍有较大差距。

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1),得到武汉会展产业区位商系数,2012~2014年分别为1.95、2.17、2.43,区位商系数均大于1,且逐年递增,年平均增长率为11.63%。可见,武汉会展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集群效应正在加强

3  武汉会展产业产生集群的原因

3.1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武汉会展产业迅速发展,当地会展企业不断增加。从武汉工商行政管理局获取的数据可以看到,2012~2014年新增的从事会展经营业务的企业分别为869家、1 266家、2 255家,且涵盖了组展、展览策划、展台搭建、广告、物业管理、培训、餐饮、住宿、传媒等诸多企业类别。一方面,会展数量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正在发生裂变与衍生,业务覆盖面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正在不断完善上游-下游的产业链条。

3.2  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武汉会展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具体体现在:第一,武汉经济发展状况良好,2012-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85%,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第二,武汉会展产业市场化不断加强, “官办展”允许民营资本介入,如第16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承办方为民营企业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武汉也诞生了一批在国内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民营會展企业,如尚格会展股份有限公司、好博塔苏斯展览有限公司等。市场化的不断加强,政府市场参与角色的不断淡出,给民营会展企业带来了机遇;第三,武汉政府政策的不断倾斜,《武汉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政府大力发展会展产业的决心,同时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

3.3  大力依托优势产业

武汉会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优势产业。武汉,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依托机电产业优势培育了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依托汽车制作产业优势培育了华中国际汽车展、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武汉依托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培育了“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地区优势产业可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好的基础,为展览项目找到好的题材,借助优势产业吸引参展商与专业观众,促进会展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同时,会展产业的大力发展,也将反哺优势产业的未来发展,达到会展产业与优势产业双赢的局面。

4  武汉会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议

4.1  提高会展企业专业化程度

企业分工的深度与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规模大小的影响。武汉会展产业未来的高速发展,将必然带来会展企业内部的变革,会展企业分工将会更加精细、专业化程度将会更强。然而,笔者在对武汉现有会展企业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贝贝熊这种以母婴用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苏宁这种以家电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也涉足会展产业,这是让人深感诧异的,这也可说明商家从会展产业中看到了“机遇”。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类型的企业开始涉足会展领域,想要从中分夺“蛋糕”,但最终获利的将会是专注于会展领域发展的产业上、下游企业。

4.2  打造会展产业网络化平台

会展产业网络信息化发展,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带来会展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在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可从以下着手:第一,会展企业内部实现网络化运作,在企业日常事物管理中,运用网络化手段经营,如组展、招展、招商工作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企业内部信息利用局域网上传下达,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强化监督控制职能;第二,城市会展行业内部信息化平台搭建,用于企业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人才培训、从业体会交流等,通过此举加强会展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增强行业凝聚力,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将电子商务与会展产业紧密结合打造网上展览,打破时间、空间对展览活动的限制,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4.3  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行政监管,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政策法规建设、规范行业秩序、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力发展武汉会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交通、场馆配套等方面建设的步伐,吸引会展企业在场馆周边、交通便捷处集聚;完善行业政策,在规范产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台扶持、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政府有规划的引导产业集聚,如建设会展产业园区,用政策优惠鼓励武汉会展企业迁入园区;在优势产业周边发展相关会展企业,形成围绕优势产业的会展产业集聚。

5  结  语

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对会展企业发展、城市会展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借助区位商法,对武汉会展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测度,实现了研究目的。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不足:在指标选取上可以考虑多维指标测度;未对区位商法的测度结果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国译本)[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 Alfred Webe.工业区位论(1929,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王揖慈.创新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1.

[3] 周丽丽.会展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5] 翁朝霞.基于区位商法的江苏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分析[J].商业经济,

2013,(12).

[6] 洪燕真,戴永务.福建林业产业集群测度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2014,

(5).

猜你喜欢
区位商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华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价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海南物流需求初探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产业实证分析
时空耦合视角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的演变模式研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
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群识别与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