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理答

2015-05-30 23:53李淑鸽
南北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集体教学课堂效率语言

李淑鸽

【摘    要】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语言要 “趣”化、“激”化、“诗”化、“简”化。通过实际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理答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不良的理答行为极大的打消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课堂效率,我们根据发现的问题集体进行研究,寻找原因,并进行改正,而教师的有效理答直接与幼儿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所以我们针对教师的有效理答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总结出:有效的理答应具有针对性;富有情感的理答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

【关键词】集体教学 有效理答  语言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98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集体教学,要想让幼儿明白所要掌握的内容、使我们的集体教学更加的有效, 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愉快的接受老师所要进行的内容,集体教学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尤其是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语言要 “趣”化、“激”化、“诗”化、“简”化。那么,作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提问也就成了大家研究的重点。提问过程一般被分成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获取答案,有效理答,鉴于专家对提问已经有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本文只从教师的有效理答来进行简单分析,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紧随学生的反应。教师的理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否成功,并影响教师的长期教学效果。教师的理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有效理答都直接与学生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我们根据多节教师的实际课堂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

一、幼儿教师的课堂理答现状及分析

1.问题提出后对幼儿回答的答案进行机械的重复;在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问出一个问题后需要单独提问多个幼儿,而当幼儿回答后,教师只是对幼儿的答案再复述一遍,然后让幼儿坐下。如:在小班的社会活动《我家像个动物园》中,教师第一个问题是“你家里边都有谁?”幼儿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老师的理答则是“有爸爸”“有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其实其他幼儿已经听清了该名幼儿的回答,教师的重复无意是多余的,即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起到鼓励的作用,同时,如果经常这样会导致班里幼儿养成不认真倾听的习惯——反正老师会在重复一遍嘛!

2.对于不是老师所需要的答案,大多数时候教师采取的理答方式是忽略或者打断幼儿的回答。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做课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回答的内容并不是教师所需要的,教师往往会当作没有听见,转而去问其他的小朋友。如:大班数学活动《快乐城堡》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发现城堡图片中不一样的排列规律提问“你还看到了什么?”几个幼儿并没有沿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是看到了图片中的其他景色——“老师,大门上的图案可漂亮了”“老师,那里有一只小鸟”,老师听到这样的答案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转向其他的幼儿,再次重复自己的问题“你还看到了什么?”。回答问题的幼儿是一脸的失望,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理会自己。老师的这种理答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时候老 师心中只有自己预设的活动方案,根本没有孩子的存在。

3.对于幼儿的回答,频繁的使用追问;因为现在大家对教师的追问能力有了很高的评价,导致我们有些教师认为,追问不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吗?,所以在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之后不管适合不适合都会多加一句“为什么呢?”如:在中班社会活动《送给老人的礼物》中,教师提出问题“请你们看看图中老师准备的礼物,把适合老人的礼物送给老人?”幼儿回答“我想送绒线帽给老人,”“我想送牛奶给老人”“我想送拐杖给老人”每个答案的后面教师都要加上一句“为什么呢”!刚开始孩子们还会回答出“它可以帮助老人”“它适合老人”,而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小结,继续进行追问“为什么”。导致幼儿开始不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答案,使活动缺乏了新意。

4.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正确的问题不断的改变不同的语言进行再次的提问。我们发现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看到幼儿回答不上来就开始喜欢一次问一大串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一个意思,如大班语言游戏“老鼠娶新娘”中,老师想让幼儿回答出风怕谁? 幼儿开始的回答是“风怕雨”“风怕太阳”等,老师看幼儿回答不出来,就开始问“风从那里来?风会停在那里呢?”,结果导致了幼儿出现了更加“丰富”的答案。原因是教师过多的提问导致第一,幼儿对那个最初问题的思考被打断了;第二,改变措词后的问题常与原来的问题大相径庭,从而使学生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教师的不良的理答行为极大的打消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课堂效率,我们根据发现的问题集体进行研究,寻找原因,并进行改正,研究的结果如下:

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的理答行为

二、有效的理答应具有针对性

1.教师对于幼儿的答案尽量不要重复,可以运用适当的追问、转问等方式,根据具体情景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如果觉得其他的幼儿没有听清楚,可以采用让幼儿来重复。如:“谁听到某某小朋友说了什么?”这样既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又能提醒其他幼儿认真的倾听,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幼儿,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活动方案和有效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活动之前认真的备课,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并对活动中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设和解决,教师就会对活动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3.对幼儿正确的回答,我们除了给幼儿简单的肯定理答,应尽量给予幼儿努力的方向。比如,在大班音乐游戏《吹蜡烛》中,当孩子们做出了各种动作后,教师可以这样来说“你能够想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有创意,真好,如果你能把动作做的在大一点,胳膊伸的再直一点就更好了!”这名幼儿受到了鼓励和赞扬,会变的更加的主动,也会激发其他幼儿的主动性,另外,别看这种理答只针对一个人,其实它引导了全体幼儿,让别人也知道好动作的标准。

二、富有情感的理答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更喜欢教师富有感情的回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爱的情感更能激发人与人相处时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如果教师爱理不理,不顾幼儿的感受,容易造成幼儿缺乏学习热情,缺乏主动思考,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当幼儿的回答有欠缺和偏离时,我们要学会容忍;比在大班语言活动《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中,教师问“你有没有害怕的时候”幼儿一下子想到了蛇,于是,幼儿的话题一下子从课堂转到了各种各样的蛇上面,教师在幼儿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充分尊重他们的话语权,首先给了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然后一充满感情的语言评价“孩子,你的知识面特别的广,我们下次活动专门来讨论蛇,好吗?”这样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既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巧妙的转到了正常的活动上。

集体活动的精彩来自教师的有效理答。有效理答与学生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集体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变数和意想不到的东西。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去应对,而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理答。有效理答让我们的活动少一分刻板,多一分精彩!

猜你喜欢
集体教学课堂效率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手风琴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异同
让游戏融入集体教学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策略分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