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美学看《呼兰河传》英译本中萧红的故园情节

2015-05-30 20:24孙晓春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美学呼兰河传

【摘要】《呼兰河传》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经典乡土小说。此作品通过对东北老家呼兰小城各种人、物以及生活的回忆,表达出了她内心深处浓浓的故园情结。与此同时,生态美学为我们研究这种故园情结提供了全新而独特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美学出发,对《呼兰河传》英译本(葛浩文译)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对这位文坛女将的思乡之情和文字之意进行品味和研究。

【关键词】《呼兰河传》故园情结 生态美学

从鲁迅开始,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就分为两个发展方向:写实性乡土小说和抒情性乡土小说。前者主要以记录家乡各种人物特性、生活画面、精神风貌及其揭露某种社会现象为主,而后者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性的美好渴望,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的追求。而萧红的《呼兰河传》是采用写实性为主、抒情性为辅的手法来进行创作的,表达了其独特的故园情结。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对萧红的作品一直情有独钟,《呼兰河传》是他翻译的第一本中文小说。他的译本通俗易懂,在生态美学的视阈下,恰当地传达了原作独特的故园情结。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和美学的有机结合,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它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这样的观点在《呼兰河传》的景物描写中随处可见,表达出了作者多样的故园情结。

在《呼兰河传》中,作者天真烂漫的儿童式口吻下的后花园和火烧云都充满了其浪漫纯洁的故园情结。而这种故园情结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描述自然景物本身的美,二是环境和人的和谐之美。恰到好处地反与生态美学相关理论相得益彰。

一、自然景物之美

1.这地方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堂堂的了,一会儿金洞洞的了,一会儿半紫半黄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

The variations of the “fire clouds” here are many:one moment they are a glowing red,a moment later they become a clear gold,then half purple-half yellow,and then a blend of grey and white.Grape gray,pear yellow,eggplant purple-all these colors appear in the sky.

在此段中,葛浩文将原作中所有的火烧云颜色都一一直译了出来,形象生动,仿佛天空是一块被小朋友涂鸦成无颜六色的画布一样。以此来凸显出在萧红的记忆中,故园的火烧云是多么美妙,她喜欢这种生态美,自然美。

2.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Our house had a large garden that was populated by insects of all types—bees,butterflies,dragonflies,and grasshoppers.

在译文中,葛浩文用了一个“large”很好地概括了原作中花园的“大”,又用一个短语“insects of all types”来形容花园里面的昆虫种类多。既大又有趣的后花园就像一个充满了宝藏的故园深深地留在萧红的内心里,这种原生态的东西是她最向往的,最怀念的。

二、环境和人的和谐之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When Id grown tired from all my playing I searched for a cool,shady place near the house and went to sleep.I didnt need a pillow or a grass mat,but simply covered my face with my straw hat and fell asleep.

这句话虽短,但意义深刻。萧红在原文中用了“阴凉”一词,在翻译时葛浩文修改成了“荫凉”二字,更加与原文的绿色生态气息相匹配。因此,“cool,shady place”准确地描述出了萧红心中后花园凉爽美妙的故园情结。“I didnt need a pillow or a grass mat,but…fell asleep.”这句译文使用转折句巧妙地将原作意思表达出来了,“不用枕头席子,只要在后花园里,席地而睡我都是很开心满足的。”这样一种天人合一,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萧红心中是唯美、舒适、和谐的。

三、总结

《呼兰河传》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充满了其对呼兰小镇的故园情结。本文根据《呼兰河传》英译本,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分理论陈述和实例证明两部分来分析萧红的故园情结。由此可见,萧红的《呼兰河传》不仅有叙事性的悲情描写,更有其灵活的抒情性描写,充满了大自然景色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XIAO HONG.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 TALES OF HULAN RIVER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M].Cheng & Tsui Company Boston.2002.

[2]萧红.呼兰河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3]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孙晓春,女,(1989-),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呼兰河传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建构人本生态美学的开创性努力
曾永成美学研究之路述评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以轻载重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旧中国人民的生存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