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6-05 09:49王华腾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诗歌课文

王华腾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82-02

课外阅读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和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每接触到一种新的文体,我们首先应根据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精心赏析一两课,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快速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自主阅读。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这一类文体的阅读方法。方法一旦掌握,不光可以应用于课内,还可以应用于课外阅读,可谓举一反三。

二、兴趣碰撞,积少成多

善用课前五分钟

低年段学生也开展课前五分钟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多让孩子讲故事或者谜语,激发孩-参与学习的兴趣,而高年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为广泛,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经过过去几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在课前五分钟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于让学生自己来推荐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知识。在学生推荐介绍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同学共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阅读实际上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阅读行为是学生从读物中汲取营养的脑力劳动,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独立自主的阅读,把自己归纳总结的阅读方法应用到阅读中去,快速准确地把握课文,明确内容要点,应是每个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必须做到的。所以,教学第一步,我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完成对课文的初步了解。这一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扫除字词障碍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基本面貌,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章,并进行探讨,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在指导学生感知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做好圈点批注,对课文中感受深的地方进行点评,将阅读所得和疑问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做得比较完善的学生,教师要加以表扬,然后把他的方法和经验加以推广,以促进其他学生阅读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四、训练能力,提高效率

新课程既有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又有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要让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提高,仪仪是让学生课外广泛阅读是不能达到的,必须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各种类型的文章的阅读技巧如卜:

1.写人类文章阅读。这类文章主要以人物描写为主的记述文,虽然“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但是写人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有着不同,写人类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写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因而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理清文章的层次。

2记事类文章阅读。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录卜来,让读者重新感受这些事情,领悟其中的道理。阅读这类文章一要着眼于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要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三要抓住文章叙述的重点。

3.说明文的阅读。说明文是以通俗的形式来介绍某种事物或形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囚及其功能和作用等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要掌握一定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即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相关知识。其次,要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作者在对说明事物进行介绍时,会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如卜定义、做解释、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来说明事物特点。阅读时体会这种种表达方式,对我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4.诗歌阅读。诗歌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诗人正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把不相干的多种事物,通过某一主线连缀起来,并赋予一定的感情,从而产生诗歌。因此我们阅读诗歌不能按正常思维进行阅读。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诗人的提示,把诗歌描绘的图景展现在脑海中。其次,诗歌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阅读诗歌时,要细细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通过各种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时有意识的关注文章中的这些重点信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讨论合作,突破疑难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阅读知识较少,受理解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一定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然后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对课文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或者有独到见解的地方,师生可进一步探究,以使他们获得对文章更深刻地认识。学生在讨论中还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作为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疑问,科学地设计问题,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总之,尽量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最大的收益,是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才能找出越来越完善的方法,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诗歌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诗歌岛·八面来风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