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5-06-07 02:01徐谷根尹卓娜杨晓春欧阳文莺肖毅张明胜杨茵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8期
关键词:监护远程无线

徐谷根 尹卓娜 杨晓春 欧阳文莺 肖毅 张明胜 杨茵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杨文英教授等于2010年发表在NEJM的“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组”关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长期的服药与胰岛素注射加重了患者的经济、生活及心理负担,如何有效的控制血糖、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广大内分泌医师的重要任务。而控制血糖及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方式及血糖的良好管理。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相对较好,有专门的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心来负责管理糖尿病患者,指导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血糖管理。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少,广大的糖尿病患者仅仅依靠自身有限的糖尿病知识来进行自我管理,所以整个社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低。为此,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性及自我管理,并且保持和医院医生的密切联系。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远程管理的系统。它可以实时为患者提供血糖数据,医生可以在医院通过网络来查阅患者的管理资料,从而指导患者就医用药。患者在家就可以得到医生的指导,同时患者自己也可以从此平台上查阅自己的血糖资料,给患者及医生带来极大的便利。本研究团队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附近的社区,利用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由其出面组织辖区内已经确诊的18~70岁的糖尿病患者(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共120例。排除标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及不愿参加试验者。在试验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测试血糖等各项指标者均退出。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将患者以门牌号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4.2±8.1)岁,病程(5.6±2.1)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3.4±6.5)岁,病程(5.3±2.5)年。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糖尿病病程、文化程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谱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试验前、随访6个月及1年时测体重及计算BMI,抽静脉血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谱,同时记录低血糖事件(血糖<3.9 mmol/L)。整个试验指定专人负责,试验前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

1.2.1 治疗组 所有患者派发专用的血糖仪及监护手机(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是由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提供,该系统包括血糖仪、监护手机、数据服务器)。试验开始后每天通过远程监护系统观察患者的三点血糖谱(空腹、早餐后2 h、睡觉前22∶00)。由专职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及网络管理员进行患者的网络管理,按照远程监护的要求进行监护,专职的医护人员进行随访,根据血糖数据分析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帮助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血糖得到有效的管理。如果患者的血糖偏高,则调整饮食方案、增加降糖药物的使用。如果血糖偏低,则增加饮食或者减少降糖药物,最终使血糖平稳。研究期间,患者每月门诊复诊1次。

1.2.2 对照组 给每位患者配备血糖仪,患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在家自行监测指尖血糖,并记录低血糖发生频率及程度。医务人员不参与指导患者血糖的调整,仅由患者自行处理。研究期间,患者每月门诊复诊1次。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6个月及1年后,治疗组FBG、2 h PG、HbA1c、TC、TG、LDL、HDL及低血糖事件(图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1年后,治疗组BMI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6个月后,治疗组FBG、2 h PG、HbA1c、TC、TG、LDL、HDL较前改善,而对照组2 h PG及LDL较前升高。1年后,治疗组的BMI、FBG、2 h PG、HbA1c、TC、TG、LDL、HDL较前改善,而对照组2 h PG、HbA1c、TG及LDL较前升高,见表1。

表1 两组试验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续表1

图1 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直接影响着其血糖、血脂、血压及体重的控制,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达标率极低,研究数据表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47.7%的患者血糖达标(HbA1c<7%),28.4%的患者血压达标(BP<130/80 mm Hg),36.1%的患者血脂达标(总胆固醇<4.5 mmol/L),然而只有5.6%的患者三者均达标[1-2]。究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在生活中很难自觉的对血糖、体重等指标进行自我监护,不能及时发现上述指标的异常波动,或者即使部分患者知道了,也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而得到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处理。上述指标控制不好,将大大的增加患者今后心、脑、肾、及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的并发症。因此,目前我国急需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使患者代谢紊乱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护系统应运而生[3-4]。目前大多数的远程监护系统仅应用在心电监护、孕产妇及胎儿的监护,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护中的应用报道十分少[5-8]。本次研究使用的是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提供的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该系统从结构上由3个部分组成,包括血糖仪、健康手机、数据服务器(数据中心);从功能上可以分成血糖监护和糖尿病随访,血糖仪测定的血糖数据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健康手机,手机远程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医生可以在数据中心看到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其中包括日、周、月等不同时期的血糖波动图形,像股票的K线图一样,让人一目了然。医生可以通过对数据中心患者的血糖数据分析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病人通过健康手机,及时收到随访计划,并按计划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患者佩戴远程血糖监护系统6个月后,观察6个月及1年后,治疗组FBG、2 h PG、HbA1c、TC、TG、LDL、HDL及低血糖事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1年后,治疗组BMI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6个月后,治疗组FBG、2 h PG、HbA1c、TC、TG、LDL、HDL较前改善,而对照组2 h PG及LDL较前升高。1年后,治疗组的BMI、FBG、2 h PG、HbA1c、TC、TG、LDL、HDL较前改善,而对照组2 h PG、HbA1c、TG及LDL较前升高。这与国内陶红等[9]的报道基本一致。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视对自己的管理,特别是持之以恒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无论是饮食方面或者运动方面,更不要说长期的自我检测血糖。因此这些患者的血糖波动会较大。有许多研究表明,国际上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达标率不高,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达标率更低。血糖管理意识不足、管理不善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率升高。这可能与国人的健康观念落后、社区管理跟不上有关。故急需一套有效、简单易于操纵的方法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远程血糖监护系统之所以能够提高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笔者认为与其较好的监护、提醒及随访功能密不可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该系统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及饮食管理。配备该系统后,患者可以随时在手机上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提醒患者进行血糖的管理,引起患者对血糖的重视。从此次调查中了解到,患者很乐意使用该系统,他们普遍认为使用该系统不但方便,而且使自己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了解。所以依从性很好。(2)该系统让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关注自己的血糖、血压、体重等,而生活习惯的养成是血糖控制的基础。(3)该系统可以让医生和患者互动,利于医患良好的沟通。在随访的过程中,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制定饮食方案,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体力运动,控制体重,建议戒烟、限酒。同时系统也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达到目标,并根据血糖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降糖药物,遇到异常数据即时向监护医生或亲属发出警报,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血糖的异常波动。(4)该系统操作简单,易于学习和掌握,患者经过简单的培训讲解后即可操作,故患者乐于使用。

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可以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血糖、血脂及体重的控制,且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还进行了患者对该系统使用情况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提示95.8%的患者认为该系统实用性强,使用和操作简单方便,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有益处,表示今后乐于继续使用。目前国内外远程管理模式都还没有广泛推广,可能与其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信息技术平台尚不十分稳定、医护及网络管理团队的建设尚不健全有关,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0-11]。然而,随着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健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全球逐渐蔓延,传统就医模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必将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医疗服务模式,今后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必将增多,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将日益增多[12-13]。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将在我国社区及门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应用。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正逐渐成为国内外医疗信息领域的大趋势[14-15]。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有效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开发改变了病人的日常监护方式,并可以起到预防和提醒作用。这种新式的监护手段比以往监护方式更有临床性和社会优越性,这种无线远程监护系统的使用效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验证。无线医疗监护系统同时可以使身处偏僻地区和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患者获得良好的医学信息的分析和诊断帮助。目前,监护仪正在向小型化、便携化、家庭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在家中就能接受监护和治疗,这样便于发现一些医院检查不易发现的异常情况。最近一系列的实践表明对患有心血管、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的病人,日常的临床检验及治疗并不十分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病人缺乏对病情的了解,所以没有积极参与到治疗中去。在这方面,无线血糖监护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病人了解,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去医院的次数。在病人家中实施对血糖的远程监护可以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住院。远程监护系统可以通过不断监测病人血糖的变化来防止由于某种精神或代谢因素造成病情突发。这种监护可以在病人活动或睡眠中进行,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判断危险程度。上述无线远程血糖监护系统可实现对病人长时间持续监测,由此带来了医疗保健方面的彻底革新。这不仅仅是远程医疗的一个应用方面,同时也是医院和诊所治疗的补充。且新医改也曾明确了对医院信息化的构建愿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归公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体系系统,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保证远程医疗”[16]。这一愿景极大地催发了业界对未来发展的想象。

致谢:衷心感谢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及海珠区官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研究的帮助!

[1]Ji L,Hu D,Pan C,et al.Primacy of the 3B approach to contro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Am J Med,2013,126(10):925.

[2]贾伟平.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的全国性评估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2):1064.

[3]安继业.医疗健康信息框架与信息模型的研究和建立[D].杭州:浙江大学,2009.

[4]牟岚,金新政.远程医疗发展现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2,26(6):507-509.

[5]Clarke M,Fursse J,Jones R.Early experiences of the use of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for the long term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A]//Conference proceedings: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C].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2008:5863-5866.

[6]孙筱璐,王国干.远程心电监测的发展及在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杂志,2009,4(10):805-807.

[7]刘文琼,李健伟.242例远程胎儿监护的临床意义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6):537-538.

[8]焦玲洁,张珂.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6):373-374.

[9]陶红,刘素云,米树华,等.实时互动式远程糖尿病管理系统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J].心肺血管杂志,2011,30(4):306-310.

[10]谢雁鸣,支英杰,刘恒.我国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A]//第二届国际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9:246-252.

[11]Martin S,Kelly G,Kernohan W G,et al.Smart home technologies for health and social care support[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8(4):D6412.

[12]和征.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10):190-192.

[13]轩运动,赵湛,方震,等.基于无线体域网技术的老人健康监护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48(12):355-359.

[14]杨琳,李洋,张松,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妊娠期高血压远程监护研究[J].中国医学设备,2013,10(6):17-19.

[15]陈守强,边晓媛,宋秀兰,等.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16-117.

[16]应桂英,段占祺,金新政.新医改方案与信息化关系探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3):4-6.

猜你喜欢
监护远程无线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一种PP型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
远程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