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研究

2015-06-07 10:02
山西建筑 2015年8期
关键词:路站江段西路

汝 小 芳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规划信息中心,江苏 苏州 215200)

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研究

汝 小 芳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规划信息中心,江苏 苏州 215200)

重点研究了苏州轨道4号线吴江段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梳理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同时对新城区站点周边城市立体空间的综合开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土地开发,轨道站点

1 苏州轨道4号线吴江段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

作为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形式,轨道交通有着舒适、便捷的优势,是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和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1]。然而,轨道交通的建设必然对城市空间形态、土地开发强度、土地价值、地区活力等存在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做好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的一体规划,尽量减少轨道交通建设与用地规划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轨道交通沿线尤其是站点腹地的综合开发。

苏州轨道4号线吴江段全长21 km,设13个站点,1个车辆段。吴江段13个站点分别为兴中路站、花港路站、江陵西路站、江兴西路站、流虹西路站、笠泽西路站、顾家荡路站、开平路站、江城大道站、中山路站、汽车客运站、庞金路站、同里站。根据轨道交通沿线影响区用地权属,以太湖新城组团和老城区为例,分析得出已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老城区;太湖新城组团的流虹西路站、笠泽西路站都为新开发城市用地,故在土地权属上为“未批未建”用地,开平路站、顾家荡路站周边已有部分地块为“已批在建”用地,江城大道站有部分已批地块在现阶段并未进行建设,此类型地块在后一步规划调整中有完善的空间。经分析,目前大多数站点周边容积率较低,仍有提升空间;沿线开发强度整体呈现沿站点向周边降低的态势,但在具体站点周边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整体来看,围绕轨道交通的聚集特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而发挥轨道交通带来的增值效应。

2 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1)苏州轨道4号线吴江段站点分类。根据轨道车站的功能、区位,国内外多数城市基本将TOD模式的轨道站点分为城市型、居住型、枢纽型等三大类型[2]。苏州轨道4号线吴江段站点分类情况,与各站点功能、职能紧密相关:

按功能等级划分,可分为区域级(开平路站、汽车客运站、同里站)、市域级(江城大道站、中山路站)、片区级(花港路站、笠泽路站、庞金路站)、社区级(兴中路站、江陵西路站、江兴西路站、流虹西路站、顾家荡路站)。

按职能类型划分,可分为交通枢纽型(江城大道站、汽车客运站、同里站)、综合服务型(花港路站、笠泽路站、庞金路站)、复合发展型(开平路站、中山路站)、居住生活型(兴中路站、江陵西路站、江兴西路站、流虹西路站、顾家荡路站)。

2)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枢纽型站点一般是城市中重要的对外交通或者大型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站前区域可以设置提供公共服务的配套公共设施用地,周边以居住、商业、办公用地为主;城市型站点大多数位于城市内各级中心,是城市重要公共节点区域,由于辐射范围较大,主要以商业、办公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适宜采取高度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居住型站点大多分布于城区内成熟的居住区或新城区,站点周边适宜设置居住和服务设施为主的用地,方便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功能。

表1 苏州轨道4号线吴江段站点及毗连腹地(~500 m半径)发展定位[3]

结合苏州轨道4号线吴江段各站点的区域功能和交通定位,笔者根据既有规划对各站点500 m服务半径内的土地利用条件进行梳理研究,分别从区域级、市域级、片区级、社区级四个等级分析不同职能类型站点毗连腹地的土地使用性质,从而为各站点在未来城市角色作更好定位提供依据(见表1)。

3 对新城区站点周边城市立体空间综合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1)加强规划编制前瞻性、整体性、可操作性。

要将轨道交通沿线片区的多个规划成果有机整合,以满足规划管理的操作需求为原则,落实轨道交通详细规划的基本控制要点;逐步而有重点地利用规划引导沿线用地开发、改造。

2)提倡站点腹地的多功能复合开发。

站点腹地通常以开发居住、商业、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主,鼓励站点根据自身定位适当开拓文化、旅游等功能;站点腹地公共空间规模不小于用地的5%[4];建筑空间应注重与轨道站点、出入口设置充分结合,利用与轨道站点地面、地下等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巧妙设置不同的功能。

3)注重站点腹地的集中、集约利用。

科学、合理地控制站点腹地的用地强度,开发强度自站点腹地到外围应逐步降低,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维持整个区域的开发量平衡[2];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存在大量绿地,有助于站点周边空间品质的提升,但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站点周边可开发土地数量及人口、就业岗位围绕站点的聚集度,故而发展中需要适当提高站点周边可开发地块的开发容量。

4)提升站点的交通可达性。

利用轨道交通建设这一契机,适时整合沿线道路网络、公交网络与步行系统;在各站点创造便捷、高效率的接驳条件,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尽可能设计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路径来连通站点;站点腹地地下空间的开发要统一规划,注重和地铁站点的连通性;规划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利用的策略,满足基础设施的承载力。

[1] 段德罡,张 凡.土地利用优化视角下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研究——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J].城市规划,2013,37(9):41.

[2] 刘海洲.TOD理念在重庆主城区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44-46.

[3] 苏州市吴江区规划局.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吴江段沿线总体发展战略及6个站点的综合开发规划设计[Z].2012.

[4] 王京元,胡 江,张剑石.国内外TOD典型案例及其在深圳地铁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0,23(4):26.

The planning research on city rail transportation and surrounding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Ru Xiaofang

(SuzhouWujiangCityPlanningInformationCenter,Suzhou215200,China)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researched the influence of Suzhou metro line 4 Wujiang section station to surrounding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alyzed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 of different rail transportation station,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new city station surrounding three-dimensional space.

city, rail transportation, land development, railway station

2015-01-06

汝小芳(1981- ),女,硕士,工程师

1009-6825(2015)08-0025-02

TU984

A

猜你喜欢
路站江段西路
罕乌拉西路
西路站里油味浓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黑龙江逊克江段跑冰排
徐州轨道交通控制中心综合开发地块基坑设计与研究
小城大爱——监利江段“东方之星”号游轮翻沉事件爱心帮扶纪实
上海市轨道交通7#线镇坪路节点研究
2012年上海启动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