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也需要德育

2015-06-11 23:18葛卫国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德育信息技术

葛卫国

困惑一:信息技术课堂上,个别学生偷偷地打开“纸牌”“扫雷”等小游戏,置教学任务于不顾。

困惑二:“老师,我的电脑打不开了。”课前这样的提问是否发生。经检查发现有的电脑光驱中塞入了其他光盘,有的电脑的启动按钮被故意破坏了……

困惑三:上课时,总有个别学生忘带鞋套;下课后,学生蜂拥而出,经常出现电脑不关、键盘鼠标随意放置等现象。

以上这些情景我在课上已经反反复复给学生强调了很多遍,但还是时有发生,我问了其他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普遍反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个人觉得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更要重视德育。

一、依托教材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比如教材上讲到的QQ聊天,网上聊天的交友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青睐,网络交友本无可厚非,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有些人上网交流时习惯说假话空话,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骂人。因此教师在教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教育学生做人要团结、诚实守信,同时要防止被他人欺骗,有一道考试题:

小刚在玩网游的过程中,陌生的网友问小刚要电话号码,以下正确的做法是( )

A.为了建立游戏中的伙伴关系,立即将自己的电话告诉他;

B.充满敌意地回答:“休想!”

C.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认为对方没问题,告诉了他;

D.婉言谢绝了对方的要求。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就是教育学生诚实、老练,不受欺骗。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习惯,例如,不随意透露密码;尽量不用生日或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破解的信息做密码;经常更换密码,不在网络上随意公布或留下电子邮件地址;不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以及邮件中的附件;不轻易安装和使用来历不明的程序等。

二、抓住时机及时开展德育

在信息技术课进行道德教育必须抓住时机,有机渗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计算机启动时,有的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会有事没事拍打键盘或乱按鼠标,这时我们就要告诉学生:爱校、爱家、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故意修改别人的作品或删除别人文件,这时我们就要告诉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对别人的作品总是冷嘲热讽,随意诋毁,这时我们就要提醒学生: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下课结束时,有的学生不按要求整理机房并将纸屑随意丢弃,这时我们就要告诉学生:好的环境靠你靠我靠大家。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我把他们的位置调到离讲台最近的第一排,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他们会渐渐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

三、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会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设置教学任务时,我都将德育渗透其中,在树立学生审美观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每堂课学生完成的每一个任务,都包含着学生的情感,学生审美观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作品,含有丰富情感的作品,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同时,真正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能。

分组教学也是我经常用的教学方法,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协作精神可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没有良好的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不可能取得学业、事业的成功。我们可以培养一下班级内掌握计算机知识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小老师”,将学生按好中差搭配分组,让“小老师”指导小组学习探索;并结合教学进度,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且具有适当难度的作业,通过小组分工收集素材,讨论、交流、合作,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完成。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互相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利用网络渗透新型德育

由于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内容既有大量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少反动、迷信的。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比如,在关于“网络应用中的安全”这一节教学讲解的过程中,“病毒”和“黑客”是必须要给学生讲解的。“病毒”是人为编制的能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的程序代码,大规模爆发的病毒已经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危害。“黑客”指专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黑客活动也从初始的寻求刺激、炫耀技能的恶作剧演变为利用技术从事政治或经济犯罪活动。我就反复强调要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好学生,不要因一时的糊涂而做了违法或犯罪的事情。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不进网吧、游戏机室,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自己看的内容,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展开讨论;二要提高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教师上课时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作品、精美的图片、高雅的音乐,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等,使学生能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由于我们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交流信息的方式以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不足以約束网络行为。因此,网络上经常有“不正常”的行为发生。例如,有一些学生自认为计算机水平“高”,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扰乱别人的工作和学习,这些行为的潜在危害很大,一旦不正常的行为成为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问题放在荣辱观的角度来教育,性质不严重,教育得好,能起到亡羊补牢、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果这种恶习带到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就为时已晚。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操作技能、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德育。俗话说:“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网络,为学校的德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王芳.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下,2013.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计算机德育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