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以生成促高效

2015-06-11 23:18龙爱华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质疑初中生物动态

龙爱华

摘 要:知识的生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和照本宣科式的封闭课堂,代之以学生主动探索和认知的互动生成课堂,这样才能达到以主动驱被动、以生成促高效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成;动态;优化;质疑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是说生物教学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论讲解和死记硬背的模式,而是要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认知与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认知取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出契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新问题,以此来驱动他们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深入探索和互动生成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以“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教学为例,对生物教学中的以生成促高效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未雨绸缪,预设生成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生成离不开欲先设计。课堂教学是一项有严格计划和目的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课堂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和流程设置,不然课堂就会处于盲目无序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能抓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一定要能立足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立足全局开展合理布局预设,实现生物教学的有序动态生成。

比如,在教学“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前,我们就要根据教学大纲,参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进行提前预设:(1)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2)通过合作设计“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方案;(3)通过讨论能对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案提出一定的质疑;(4)取材于生活,自制实验装置。

这样设置,让学生从“基础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装置”实现从理论到探索再到能力升华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计划性、开放性和严密性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奠定了基础。

二、随机应变,优化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边互动的动态过程,我们可以概括性预设大概的流程,但是无法准确预设全部知识细节和学生认知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摆脱照搬机械理论说教的桎梏,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识,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预设内容,及时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转化为有利的教学资源。

比如,我们在设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实验方案时,有位学生提出“拿一个小塞子直接将漏斗颈口塞住”的意见。这样的节外生枝,显然在我们预设之外,但是我们不能粗暴地指责学生,要先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然后再和大家一起分析该建议的不足之处:“漏斗颈口比较小,手工操作带火星的木条会很难准确伸入;漏斗颈短且细,收集的气体量可能太少……”

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并求得生成的深刻性,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中互动与生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索和互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可以说,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面对课堂上的生成因素,作为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和智慧火花,采取进一步教育性行动进行推进,使生成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升华。

三、鼓励质疑,再次生成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深入探索的驱动力,是精彩生成的法门。课堂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害怕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他们往往能以全新的视觉解释和探究问题,从而得出耳目一新的成果。所以,有时为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知识再次生成,我们还要能够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通过挑起“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再次生成中。

如“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实验”教学中,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改进:(1)取两片天竺葵的叶片,一片遮光,另一片不遮光;(2)取两盆天竺葵,一盆遮光,另一盆不遮光。此时,我们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质疑引导二次生成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萝卜”的照片,然后提问:“萝卜的根中有机物从哪里来?”启发学生认知:有机物合成后会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案存在的不合理地方。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三种方案都可行,但更为恰当的是:“取两盆天竺葵,一盆遮光,另一盆不遮光。”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后分别用三种方案进行实验,为更恰当的实验方案提供最有利的证据。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满足部分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样设置让学生在质疑问题的驱动下,层层深入,从生成到再生成,形成良好的课堂资源循环,从而促进学生完善和健全知识理解,深入技能运用层面的发展。

总之,课堂是师生双边互动生成的过程。教学实际中,要想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我们就必须立足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然后调整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最终完善认知和生成。只有这样,生物课堂才能真正实现生成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统一,以灵动的课堂生成有形的精彩。

参考文献:

王守恒,查嘯虎,周兴国.教育学新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01.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质疑初中生物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