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让学生爱上化学

2015-06-11 23:18吴峰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层次性生活化

吴峰

摘 要:以“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探讨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生本教育理念。通过展示人文化的知识技能目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设计有层次性的探究问题,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倡导学生课堂展示,布置合理化作业,采取形式活泼的学习评价方式等,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呵护学生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爱上化学。

关键词:人文化;生活化;层次性

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灵活采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互动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下面以“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一、展示人文化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虽然新课程教学强调达成三维目标,但只有“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生能自主感知、自主体验、自我评估的,学生在直感基本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后将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有可能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伊始,展示课时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无异于给学生吃个定心丸,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学、有条理地学、高效地学,还可以帮助学生驱除在学习中易产生的浮躁情绪,因为学生可以逐一对照这些目标来落实学习过程和客观评价自主学习效果。

不过,“知识与技能目标”一般高度体现科学精神,表述要求严谨而规范。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常表述如下: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公式;

2.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样的表达写在教案上应算得上恰如其分,但如果展示给学生看不免显得冷冰冰,缺乏“生活味”和人文关怀,如果表达人文化一点,但又不失严谨,不显做作,相信能让学生产生好感,乐于接受,而且还能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声地蕴含其中。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我们不妨这样来表述本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你了解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请从化学实验及日常生活中寻找实例。

2.化学反应速率是怎样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快慢?尝试自编习题体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百闻不如一见,动手做实验,看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生活化、应用性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这些正是化学教学不竭的资源。在本课时教学中,至少可在三处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一处是在课堂引入阶段,结合教材第47页的“思考与交流”,学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教师同步展示溶洞形成、炸药爆炸、金属腐蚀、牛奶变质等的图片及做过的学生实验视频,让学生既有亲切感,又对化学变化进行的快慢有直观感受。第二处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一致的”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拿生活中的实例类比,如一辆汽车,它有大小不一的车轮,大小车轮转动速度不一样,这就好比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数值有大小,但汽车是整体运行的,各个车轮总的运行路程是一样的,就联系同一个反应整体是一致的,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了。第三处则是学生在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后,结合教材第49页的“思考与交流”,对生产生活及化学实验中涉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展开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认识,并且体会到所学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化学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设计有层次性的探究问题

问题是教与学的关键驱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以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让“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师生之间各种形式的互动、对话也都是与“问题”有关。因此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应有层次感、阶梯性,符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习自信心增强,学习内驱力迸发,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并自主建构“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观念,笔者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一组问题链:

4NH3+5O2?葑4NO+6H2O,在5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NO的物質的量增加了0.3 mol。则:

(1)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___mol/L,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用NO表示为___。

(2)O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___mol,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用O2表示为___。

(3)V(NO)与V(O2)是否表示此反应的同一种速率?V(NO)/V(O2)=____。V(NH3)/V(H2O)呢?

(4)结论:

a.同一反应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不一定 ,但表示的意义 ,故在反应时应指明用哪种物质来表示。

b.同一个反应,同一段时间,V(NH3)∶V(O2)∶V(NO)∶V(H2O) =

c.在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 之比。

d.固体或气体反应中的液体物质,反应在其表面进行,它们的“浓度”是不变的,因此一般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四、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准备实验教学的工作量较大,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是一种考验,而且还因为实验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既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设计和展示能力,又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是对教师智慧的一种挑战。

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节中,教材安排了实验2-5、实验2-6,用以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将其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学生完成实验2-5时,教师热心地给学生倒热水,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又给予指导意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之情,课后回想,好一幅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场面。

五、倡导学生课堂展示

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中,围绕最初展示的三个“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设计的系列探究问题,我在学生展开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随机将展示任务分配到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在做进一步的交流后推举两名学生代表到黑板前进行课堂展示,其中一名学生负责进行口头展示,另一名学生负责进行书面展示。当这一小组代表进行展示的同时,其他小组的学生则注意倾听,承担起质疑对抗的任务。老师干什么呢?老师用心听学生的每一句话,随时准备解决课上的生成问题,欣赏学生的一举一动,让学生更加自信,同时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理顺课堂环节,该出手时就出手。

六、布置合理化作业

在结束“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我根据该课时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两道作业题,一道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简单计算的,另一道是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换作答并进行批阅,不懂的向出题的同学请教。学生在做作业时热情高、交流活跃,充满着快乐。我随机抽查了学生的作业本,字迹工整,题目新颖,解答细致,比传统作业完成的效果要好得多。

七、采取形式活泼的学习评价方式

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评价过程是师生、生生情感碰撞的过程,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调控,激发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形式活泼的学习评价方式,既有教师评价,又有生生互评,还有自我评价,并且均贯彻“注重激励、心诚意切、客观公正,恰当指导”的评价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只有乐学,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出成效。以上是本人关于如何让学生爱上化学的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程桂娥.浅谈学习化学的兴趣[J].山西教育,2001(11).

編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层次性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主题装饰绘画构图中的层次性
“卡时代”下“部门货币” 层次性监管之补正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