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

2015-06-11 12:20袁林慧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记忆初中语文效率

袁林慧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听、说、读、写教学的重要参与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大多数是承上启下的,在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知识之间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初中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地体会知识内涵,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以及语音语调的改正。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初中语文课本教学的讲解上,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和复习巩固。在教学课堂中,甚至很多朗读教学成为教学剩余时间的填充部分,这导致朗读教学没有规律,不能真正实现其有效性。本文根据目前初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几点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朗读时间不充分

朗读教学不仅可以对学过的语文知识加以复习,还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預习。所以说,在朗读中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很多的。所以说,老师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足够的时间去朗读。在朗读中,学生进入状态需要时间,自己思考需要时间,记忆需要时间,甚至停止朗读状态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说,充分的时间是保证高效朗读和记忆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国目前普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总压缩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让很多学过的知识学生没有时间去记忆和复习。再者,很多老师总是把朗读变成教学剩余时间的填充物,比如说,很多老师如果一节课提前讲完,则会把剩余的几分钟留给学生阅读,还没有等学生进入朗读状态就已经下课,学生就需要准备去上下一节课。或者就是,很多语文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占用学生的早读课和晚读课时间去讲课,学生听了一天的课还没有消化吸收就又要投入新的学习,难免会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以及学生个人对语文课程产生厌倦反感的情绪。

2.朗读内容不明确

效率是检验学生朗读教学最重要的标准。因此,就需要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确朗读内容,知道自己在相应有限的时间内应该完成多少朗读目标,从而制订合理的朗读计划。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朗读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并没有给学生布置明确的朗读内容。少数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知道给自己安排合适的朗读计划,但是大多数初中生很多时候是不明确的。很多初中生只知道将今天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不知道如何去拓展别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有计划地将以往学过的东西作为朗读内容进行有规律、有计划地复习。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朗读课上也没有明确给学生安排过朗读任务,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在没有明确朗读内容的情况下,无所适从,浪费了朗读的时间,不能做到正确利用朗读课的时间去预习、复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复习巩固知识。

3.朗读方法不正确

朗读方法是贯穿整个朗读教学的骨干,它不仅能影响到学生的朗读速度,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一定基础上影响学生的朗读效率。但是在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只注重应试教学下对学生课程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朗读方法的传授。对于一些记忆力不好,在朗读课上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记住内容的学生,老师往往总会认定他们没有用心朗读和背诵,实则是学生不知道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作为语文老师,还忽略了对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在朗读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总有那么一些读得认真并且勤奋的学生,但是他们取得的成绩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因此,我们不难总结得出,朗读方法是关键,用正确的方法去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解决对策

1.给学生充分规律的朗读时间

正如上文分析的,朗读时间不充分,很容易降低教学效率。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更容易让学生在不断的教学传授中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安排充分而又有规律的朗读时间。充分的朗读时间,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阅读内容,而不是一项朗读背诵的任务没有完成又急匆匆地去朗读下一个任务,这样哪一项都完成得不好。比如说在学习《幼时记趣》这篇文章时,学生读顺文章大概需要10分钟,对课文加以理解需要5分钟,记忆背诵文章应该需要15分钟。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至少留出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记忆消化。至于规律的朗读则是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在安排朗读时间时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时间点,而不是今天六点半,明天七点半。规律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做同一件事,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2.给学生安排合理有规律的朗读内容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在朗读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朗读效率提高不上去,不仅与学生有关,跟老师的统筹安排和规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懂得安排规划朗读内容的,善于分析自身,知道自己薄弱地方的学生,还有一类就是没有朗读学习计划的学生。根据整体学生的以上状况,老师安排具有伸缩性的朗读内容。比如说,一节早读课40分钟,学生普遍可以背诵两篇文章,那么老师就要布置两项朗读计划,第一项朗读任务是两篇文章,第二项是一篇古诗词背诵。完成第一项即完成早读的朗读任务。对于那些效率高、理解快的学生,可以将两项都完成,这样学生在完成之后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对于那些效率不是太高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第一项就可以了。这样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挫败感。因此,合理的朗读内容不仅能有利于学生提高朗读效率,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信,在朗读中找到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注重朗读方法的传授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初中语文需要朗读和记忆的知识实在太多,如果没有正确的朗读方法,初中生的朗读效率就得不到提高。长此以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在读通顺课文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将文章通读一遍,把重难点字词标注出来,第一遍重点解决重难点字词,将文章阅读通顺。在第二遍朗读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朗读方法,让每一遍朗读都具有目的性,目的明确的朗读方式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效率。在背诵文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楚文章思路和主旨,跟着文章的路线去背诵,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有章可循,这样才能够快速记忆,并且记得牢固。老师还可以在早读课上组织互帮小组,为了更好地监督自己和他人,老师可以让同桌两人成为一个小组,互相提背对方,让学生在一定的压力和督促之下,实现更好的朗读效率和记忆方法。正确的朗读方法对学生的记忆和朗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在知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在朗读课中查漏补缺,互相督促学习。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引导作用,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授课,还要注重对学生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正确的朗读方法下,明确朗读目的和朗读内容,从而更好地推动自己语文成绩的进步,与此同时,在进步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张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J].素质教育,2012(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记忆初中语文效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