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培养

2015-06-11 14:25武治平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作能力美术创作创新思维

摘 要:美术创作是一种高层次的、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实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创作的本领,不仅仅是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科学知识和艺术自然结合的独创性问题,教师就得让学生获得艺术创作的生命力,让学生发挥艺术创作全面辩证的特性。美术课堂要鼓动学生观察生活,挖掘创作灵感,要创设情景、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美术创作;创作能力;创新思维

当今时代,基础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使美术课程的构成元素不断更新,美术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研究角度趋向全面。这对我们的美術课堂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培养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应具有独特性,在想象力方向上具有丰富性,在绘画手工操作方面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体现的:

一、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挖掘创作灵感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在作画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现实生活同样为学生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所以,我鼓动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多画速写,多收集素材,从生活中捕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其实,通过学生观察生活,无形中让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步发展起来。学生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在田野的道上,在城市的街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会不同的感受,在自己的观察感受和亲身经历中,开拓自己的形象思维,扩散出对眼前实物有关的、近似的不同新形象,这样打破了生活的限制,去自由地想象,去随意地构思创作,让学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乐趣和满足。

二、创设情境、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堂优秀美术课的开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就让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我通过音乐与视觉的艺术形式,指导绘画创作,在导入环节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创作绘画的热情。

在美术课堂上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运用实物直接的视觉刺激也是很有必要的。我通常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使得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展现给学生,打开学生操作的思路,让他们画出更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发现。

三、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课改以来,美术教材与教学都加强了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也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拓展。尤其对创新精神的引导,更是潜移默化。我从不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从不以我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我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保留他们的原始感知,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把构思、创意,转化为设计、创作,让他们自己在不同知识之间找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开始他们发现事物的关联,发现形体的特征,发现色彩的美,到他们自己思考怎样让画面饱满,怎么让色彩艳丽而不刺眼,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另辟蹊径,培养学生用创新的眼睛去表达艺术情感。

总之,在现今空前活跃的艺术氛围中,我始终以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展开创作,以学生存同求异的创作理念,寻求创作精神,以学生主体意识的自然性,提高创作艺术,力图为建构新的美术教学创作之路迈出新的一步。我会不断反思、审视、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美术教学,诚心地期待专家和读者的指正。

作者简介:武治平,女,1977年2月出生,山西省汾阳市人,2006年12月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本科毕业,现在山西省汾阳市海洪中学从事美术教学。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创作能力美术创作创新思维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