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失与得

2015-06-11 15:21吴翠芹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同类项数学课长方形

吴翠芹

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上注意情境的创设,形象、生动地呈现知识,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课堂上学生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数学本身可以带给人思维之美,所胜无几。

例如: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同类项”一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

小明为一个矩形娱乐场所提供了如下的设计方案,其中半圆形休息区和矩形游泳池外的地方都是绿地。

问:(1)游泳区和休息区的面积各是多少?

(2)绿地的面积是多少?

这一环节有课件的配合,确实对激发学生兴趣有一定的作用,但创设情境的出发点只是为了有创设情境的环节而创设情境,且没有想到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二、新课

老师借用问题一:ab-mn-1/8/πr2,ab+bc+ac进行项与系数的讲解,顺之完成随堂练习。紧接着就展示问题二:长方形由两个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从而有了8n+5n,老师要加入-7a2b+2a2b分析归纳的“同类项”。

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深入研究

研究完先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出示思维图

追问: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板书出这一重点句。

引导学生总结出寻找方法:

1.先看所含字母。

2.再看相同的字母的指数。

强调:满足这两个条件的项才是同类项,与项的系数及字母的先后顺序是无关的。

过渡:演示课件,将学生带入另一美的境界。……请同学们比一比,谁写得好,就把谁的拿给大学来学习。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代数式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同类项的概念与辨析。如果课上安排得当,本节课的知识难点不是很难突破。

若在实际教学时,对教材本身研究不够,只求形式,导致本课有些背离学生的认识规律。当让学生自己研究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课上会出现多种尴尬场面。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每节数学课都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五、汇报研究成果与总结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次的探究做好准备。

看似与以前的课堂结构一样,但课堂的组织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是以知识为中心。为了有创设情境的环节而创设情境,且要想到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是我对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标准认识的一次跨越。

数学课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基本概念和規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启蒙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同类项数学课长方形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分类数 不出错
有趣的数学课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