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2015-06-11 15:21李生涛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阅读教学

李生涛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的解决,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掌握新方法、获得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来落实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通过有价值的问题的解决,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广泛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价值的问题;文本;解读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強调设疑和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有效地解决学习中关键的问题,学习者才能有所觉悟,学生学业也才能大有长进。

问题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今,我们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就需要大力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中一个个有价值问题的解决,才可以把孩子们领进精彩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的解决,来刺激学生产生新思想、掌握新方法、获得新知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又是我们实现这种结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思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对每一个初中语文从教者来说意义深远。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纵观现实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设置的一些问题往往不是问题不明确,就是问题过难,或者就是语言不恰当。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哪些途径才能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生成:

一、认真研读文本,读懂文体,明确主旨,通过文本特征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典型的文本组成的,作为师生来说,读懂文本,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落实好教材文本的研读,首先要读懂文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它属于那种文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叙述事件、介绍事物、抒发情感,还是阐述观点。通过教师阅读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近文本,让学生顺利进入学境。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通过阅读文本,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小说,教师可以从小说的要素入手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如:这篇小说写到的人物有哪些?它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伙计对孔乙己是什么态度?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与解决,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师通过对学生实际学情的了解,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点,深挖掘、细品读,学生学习困难之处便是生成有价值问题的来源

初中语文课堂问题的提出不应该是随意性的。生成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知识与能力训练的重难点,将问题集中在关键之处和学生疑惑之处。在重点文眼之处生成问题,往往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掘文中所蕴涵的深意,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总领作用,生成的问题也就有了价值。由这些问题来引起学生对文章重点的思考与把握,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对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应该不存在问题,而文章中的“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从这个疑难点出发,引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口吻复述课文内容,然后和课文第三人称比较,让学生谈听了以后的不同感受,把学生引入大讨论的空间。另外,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突出了孔乙己特殊的地位,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可以设置“谁最后脱下又脏又破的长衫?”为讨论话题,让学生为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特点打下学习的基础。

三、抓好教学重难点,多元解读文本,通过启迪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生成有价值的学习问题

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课文的主题的把握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在大量的教辅资料中,习惯把《孔乙己》这篇文章侧重于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这一点上。但如果教师放开眼光,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从“我”来看作者的写作意图,你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如在这部作品中,更多地渗透了作者对国人人性问题的思考。你还可以设置“通过这篇作品我们能看到封建社会末期对国人什么样的教育观?或者提出孔乙己是一个苦命人,他时时是别人的笑柄,社会不接纳他,别人对他冷漠、无同情心,为什么国人把别人的痛苦当作笑柄?”如果能把这些问题巧妙地结合学生的学情提出,都会成为教师精彩课堂的切入点。

四、落实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课后练习,可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必须问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结束后设计了精妙的“阅读练习与探究”题,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课堂上最有价值的出发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练习题,恰当运用这些阅读练习与探究”题目会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如在《孔乙己》(语文教材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课后练习一中问道:本文反反复复写了多少个“笑”字?让学生说说在“笑”的背后,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怎样的?对笑他的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教师在课堂上若以此为立足点,让学生紧扣文本展开对话教学活动,你会发现你的课程原来也可以展现精彩。

总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在精彩问题的解决中,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就可以促使他们发动思维,活跃思想,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奥秘,从而完成学习活动。作为处于引领地位的教师,只有善于去开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才会把学生引领进精彩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周泉,丁贵兴.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初中语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