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06-11 15:21周万扬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命语言实验

周万扬

生物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每位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新课程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更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是我多年来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见解。

一、导言引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亦是如此。上课开始,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开课,它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他们的大脑皮层迅速建立适宜的兴奋灶,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八年级绪论中讲述“生命是什么”时,我的导言是这样设计的:从其结构上看,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用数学的语言表述,生命是数字的延伸(1+1=3);从物理的角度说,生命是物质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用化学的语言来说表述,生命是有序化学反应的进行;从政治上看,生命是一种资本,有了这种资本,你才能不断创造价值,失去了这种资本,一切都无从谈起,当你拥有这种资本时,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它,使之增值,不能任其消失。大文学家莎士比亚对生命的描述更具有文学色彩: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尚,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生命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种带有趣味性的导言,学生听了都不由自主被吸引住,他们想不到“生命”竟有如此多的含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激趣

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盲目无效的学习;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用与生物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常识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的教学时,我对学生提了以下问题:为什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子孙生来会打洞;为什么女儿色盲,其父亲一定是色盲呢?绵羊“多莉”是克隆来的,人也可以克隆吗?这些问题一下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其他还有:为什么望梅能止渴?为什么葵花朵朵向太阳等,均可用以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要鼓励学生问问题,做学问最怕没有疑问,有疑才有思,而思正是行的起点,教师要提高学生对问“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懒得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思维情绪,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利用问题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语言导趣

讲授生物知识时,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科学性,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学中用与生物学相关的文学形象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如讲述物质出入细胞膜方式时,可将自由扩散比喻为能漂浮的货物顺水而下,主动运输比喻为不能漂浮的货物必须船载逆流而上。有时利用生动有力的数据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过度繁殖时,教师激情讲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野心勃勃,称雄称霸,想把地球占领。请看一组数据:家蝇每10天就能繁殖一代,每代产卵1000个,如果这些卵都能成蝇,那么一对家蝇夫妇在一年内的后代就能覆盖整个地球表面。一只草履虫一年内繁殖的后代可达7.5×10[109,]个,这个数量的草履虫用一个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直径的大空球也装不下……当学生听到这些形象直观的数据时,不得不对生物的繁殖能力惊叹不已!通过教师形象贴切的比喻,并运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生物学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语言富有感染力,学生听课就津津有味,增加了听课的乐趣,课后也余味无穷,且记忆牢固。

四、实验培趣

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我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并且为他们创造条件,去探索、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一实验,课本上要求用0.9%的生理盐水溶液,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或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蔗糖)来替代?有了这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遭受挫折,就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例如在“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有无光的条件下植物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对比实验教学,教师要善于找准学生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在获得成就感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更积极、广泛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的发展。

五、媒体增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并茂、动静结合、色调鲜明等特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彻底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填鸭式”,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时对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例如:对“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生殖”的过程的讲解,由于這是微观知识,如只靠教师讲解,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但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感受到,只能靠死记硬背去掌握,效率很低,且易出错。而使用多媒体,在程序中辑录了由电脑模拟的录像,随时可放给学生看。对“动物胚的发育过程”,我利用软件制作了动画,较为逼真地显示了蛙胚的发育过程,并可根据需要分阶段显示。这样一来,将本来微观的内容通过录像、动画等方式宏观化,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与表现力,使学生由直观印象再上升到理论,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其他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植物的蒸腾过程的实验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多媒体教学能把视、听、嗅、味、触等各种类型的感官知觉和思维活动同时组织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强感知的效果,增强学习的兴趣。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生命语言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