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促进教学结合

2015-06-11 16:45陈新献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积极主动激情素质教育

陈新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关键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能动地思考,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能够学以致用。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师要以激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种激情,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和知识都要充满激情,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科学家的基本素质,而且还要充满激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准确、精彩地传授知识。这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充满情感活力,能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学生。教师的工作不是向电脑中输入信息程序,而是引导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接受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学生在感知现象、探究和应用规律的同时,总会有一定的态度,产生一定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激情能使学生产生情感迁移,能改善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满激情,使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于一体就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融洽,心灵更容易沟通,教学气氛更宽松,就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追求,让学生更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索、求知、创造的乐园,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变“学生不愿学”为“学生乐意学”,变“要学生想”为“学生主动想”。这样,学生就能在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俗话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引发,有赖于教师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有赖于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耳聪目明,对教师的言语、情感、要求的反应相当灵敏,教师可敬可亲,充满激情,学生自然就愿意学,人情才能明理。因此,我认为,教师的激情是教师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的感情起点。

二、促使教与学相结合,学与思相结合

在课堂中,教师要坚决摒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说、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維活动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知识不是被动的、机械的、量的积累,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错综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在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中才能实现。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必须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两者缺一不可,且两者之间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其中“教师的教”启发了“学生的学”,指导了“学生的学”,促进了“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落实了“教师的教”,实践了“教师的教”,深化了“教师的教”。“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独立思考、潜心钻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做到学与思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学”是前提,“思”是灵魂。“学”为“思”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离开了“学”,“思”便成了无源之水;“思”使“学”得到深化,没有了“思”,“学”也只能局限于表面,素质教育也只能成为美丽而又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正如孟子所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所以,一堂课,无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旧课或做综合练习,上好了,上活了,都是因为将学生的“学”与“思”结合了起来,最大限度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学有所思,能想问题,能提问题,能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学无所疑、学无所惑、学无所感、学无所求,教师的教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更谈不上进行素质教育了。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积极主动激情素质教育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积极主动做好人大工作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要积极主动地支持老促会的工作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积极主动作为 大作“借”字文章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
积极主动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