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感悟

2015-06-11 16:45郭永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堂笔记反思教学以学生为本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实施后,好多学校在大力打造高效课堂,更新教学理念。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渐对新课改有了新的感悟,根据参与研究河南省教研室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本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时根据经验和感受发表对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一点点感悟,恳请同行们指导和分享。

关键词: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课堂笔记;反思教学

记得在新课程改革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我们一线老师通过新课程理论培训学习意识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我们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一、以学生为本去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炼。

二、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教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身临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三、要高效课堂,教师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向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途径。

四、要高效就要以学生为本,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說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学,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认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认识在审题时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在解题过程中所走的弯路,通过自我剖析找出原因,反思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成功之处,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条件,概括出思维规律;比较借鉴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思维的深刻性。

1.高效课堂需要学生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如函数概念中定义域所涉及的集合知识),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这方面波利亚已有非常精妙的论述)。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进行解题前的反思。

但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具体可反思:(1)解题时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解法是如何分析而来的?解法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何规律可循?(2)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比较容易发生错误?原因何在?如何防止?(3)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如何进行突破?是否还有其他解法?试比较各种解法,哪种解法最优、最合理?解题后的反思可避免解题的错误,深化、掌握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理想境界。

“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本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课题组成员陈晨、郭永、李天罡、杨阳、徐飞、王学涛鼎力配合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我们学校在2014年高考夺取了全市文理双状元:理科状元张雪,裸分699分;文科状元杨寒,裸分621分。全市理科前10名,我校占7名;前20名,我校占17名。全市文科前18名均出自我校。5名学生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1名学生香港城市大学录取;1名学生被香港理工大学录取;4名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6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6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涂荣豹.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

[2]波利亚.怎样解题[M].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课堂笔记反思教学以学生为本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如何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读、问、讲、练、思”五环节的有效渗透
反思教学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