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5-06-11 17:57田斌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田斌

摘 要:作为我国初中的必修课,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标准指出:要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中,引导学生在共同的思想道德话题中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发现学生内心的真实思想,进而了解到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因此以初中的思想道德课程为研究点,分析合作学习在此中的应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一、当前应用合作学习法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足够的引导、组织能力

合作學习虽然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与合作,但是在学生相互间进行学习合作时,教师的重要性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其在课堂上所起作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效果。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教师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即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运用合作学习法时,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隔离开来,让学生之间能够充分自由地进行合作。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合作学习失去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从而使合作学习法流于形式,丧失了实效性。

2.学生参与度较低,分工较差

从本质上来看合作学习法充分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创新性,并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合作学习法丧失了公平性,缺乏公正。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法,只是为小部分的好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太好、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则几乎一直处在一个“倾听者”的位置,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长此以往就会使合作学习法将大部分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的权利完全剥夺,使其思想道德品质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二、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措施

1.教师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法时,一定要明确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既要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要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评论者。对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每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增强选题的趣味性与科学性,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参与到课堂合作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给学生讲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和意义,帮助各小组明确讨论方向,并且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审查工作,及时指出学生讨论存在的偏题、跑题现象,做好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工作。

2.学生要不断完善自身

在合作学习法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初中生要保证在课堂上具有较高的组织纪律性,对合作学习抱有充分的兴趣。由于合作学习法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的时间较短,且大部分教师和初中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这使合作学习法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应用的次数较少,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要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不能只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生转变态度。首先,要成为一名积极乐观,善于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往的初中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与学习,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法的作用。其次,学生不能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小组的组合,应该按照自身的能力来选择合作者,每个组内组员的学习水平都应该处于平均相近的情况,只有拉开组内成员的差距,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科学合理地评价合作成果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法的组织者和评论者,要充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动摇,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情况,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从而促进“教”“学”同步提高。因此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应该要摒弃旧的教学评价观念,摆脱陈旧评价方式的束缚,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明确教学评价的本质和内涵。对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合作学习得出的观念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

总之,新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应用给予明确规定,特别强调了合作学习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充分发掘和感悟合作学习法与思想品德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结合教学实际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做好对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逄双瑜.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