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2015-06-11 17:57吴海江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教学内容

吴海江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人们当前使用的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實体技术、软件技术和系统技术以及各种新出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总和,它可以帮助课堂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使教材中的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知识体系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跃跃欲试却又限于理解能力弱、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待教材中的僵硬知识不能很好接收。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课堂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使教材中的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多媒体展现,使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化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具体的自然事物,然而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展示是不能充分表达的。多媒体集声音、影像和文字于一体,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手段来多方位地展现教材中的内容。

基本的展现,比如教材中的动植物的图片,虽然教材中也会有图片补充,却始终缺乏一种生动性。而多媒体的展示,则更形象逼真,还可以把图片制作成动态图,令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教材所要传递的内容。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的第一章第一节中图I-6狮子追捕斑马和图I-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利用动态图播放出来,可以生动清晰地展现其反应过程,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物实验方面,如果有些实验不便于直接操作,教师可播放实验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比如观察鼠妇生活习性和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等室外实验,实践操作可能性不大,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深入细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许多实验观察细节。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新陈代谢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教师用语言不能清楚完整表达的。多媒体则可以最优化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把抽象的文字内容化为直观生动的视听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目的是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在介绍该实验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遍,通过播放、画面停滞和回放等手段,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实验过程和细节,对实验目的充分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PPT展示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如果学生只是依靠上课时所接收到的零散的知识点,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是有些学生又不善于归纳知识体系,且随着时间流逝,储存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也会逐渐被遗忘。如果教师用PPT把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既有助于教师理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帮助记忆。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结合,是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一大突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金娥.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3).

[2]毛小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05(10).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教学内容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基于史观体系的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