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5-06-11 17:57陈丽萍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学困生能力

陈丽萍

摘 要: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教师需要重视学困生,并针对学困生形成的特点进行有效指导,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因素;能力

学困生是大多数教师不愿意面对的学生群体,其不但影响了班级的平均成绩,还容易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同时制订有效的计划帮助学困生快速成长。通过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初中数学的发展与建设。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内在原因以及外部的客观原因。首先,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容易产生叛逆情绪。因此,部分原本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的学生容易抵触数学或者抗拒教师,导致学生不配合教学计划,最终成为学困生。

其次,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基础与教育背景是有差异的。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较差,导致其无法跟上初中数学教学的节奏。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逐步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并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最终直接放弃数学而成为学困生。

二、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首先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青春期的不正常情绪。例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關爱后,才会逐渐接纳教师、信任教师,并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基于此,数学学困生才会正视数学学习,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成长,并摆脱学困生的身份。

其次,教师需要重点考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能力与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理念,即将学困生与其他层次的学生相互区分。基于此,教师才能为学困生制订更基础、更符合其能力的学习计划和课后练习,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数学问题并获得难得的成功体验,进而巩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疏导,要让数学学困生正视分层教学理念,而不是从主观上认为这是教师对自己的歧视,导致其产生更强烈的抗拒情绪。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以及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践教学工作不断总结和反思,针对学困生开展工作,逐步引导学困生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李小敏.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学困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