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教学模式对学困生的作用

2015-06-11 20:57刘文娟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学困生

刘文娟

摘 要:讲授教学模式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近年来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屡遭批判。实际上,在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讲授教学模式仍然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讲授教学模式;学困生;学习能力

讲授教学模式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近年的各种教学模式改革中,它已经成为被彻底否定的角色。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困生来说,讲授教学模式的存在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讲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讲授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通过语言直接将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建立实质性和非人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和非人性联系,我们指这些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如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关联”。

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巴格莱等人。要素主义认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教师应该处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知识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师是知识的先行掌握者,教师必须促使学生明白掌握真理是必要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没形成自己的看法之前,明白前人是怎么认为的。除教学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承担其他职责,比如,在教室里保证学生遵守纪律,维护严格的价值标准,为学生提供有益于学习的良好环境等。也就是说,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学生才能充分实现人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二、学困生学情分析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大多数学困生都具有以下特点:

1.自控能力差,缺乏上进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课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缺乏自信心。有的学困生由于考试屡考屡败,内心深处缺乏对学习的自信心,处于自卑状态,从而心理敏感、脆弱,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对自己、对学习都放任自流,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刺头”。

3.学困生基本上都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业也是草草了事。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零乱,理解不深,消化不良。

三、讲授教学模式对学困生的积极作用

美国学者阿兰兹在《学会教学》一书中将讲授教学模式划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教师要阐明课程的目标,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如果把一节课看作一篇文章,那么开篇点题是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学困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通过整理归纳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一上课就讲明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的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框架。这样,教师既可以保证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内容上来,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点。

2.呈现引导材料,确定这种引导材料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材料提供支持,并且和学生先前的知识有联系。“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克里亚科提出:“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即建立了积极的心理定向)将使你在整节课中都能很容易地保持学生认真学习。”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学困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困生注意讲授内容的主要方面。

3.教师讲授学习材料,要特别注意按逻辑顺序讲,确保学生能理解。学困生普遍底子薄、基础差,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一定能达到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将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易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小部分,呈现给学生,才能让学困生易于消化,掌握新知。在新内容的呈现过程中,每个要点都需要教师举例说明,并不断地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记忆。

4.以交互活动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并强化、拓展他们的思维技能。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通过提问或做练习的方式与学困生进行互动,并不断做出修正性反馈,检查他们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不断强化、巩固新知。

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之一,讲授教学模式对于学困生歸纳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切实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困生成绩的工作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61.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学困生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