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有效性”教学心得

2015-06-11 22:21肖春莉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有效性学科信息技术

肖春莉

“小组合作”是目前我们许多学科都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然而在采用这种方式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有效果,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小组合作”的方式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比如说,有些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趋于一种流行,课堂教学环节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然而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利用“合作”的机会说话,真正把合作落到实处的小组屈指可数。同样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然而我们学科从上学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着重点。所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成为本人亟须思考、解决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尝试,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要明确什么问题需要进行“小组合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趋于形式,往往很少去斟酌有些情况下是不是真的需要小组合作。比如说,“让学生去实践操作书中已有提示的内容部分。”其实就大可不必展开小组合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书中的操作提示,在教师巡视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然后寻求学生帮助的形式开展教学,收获可能比采用“小组合作”,达到的效果来得更快、更直接些。

二、要清晰什么是合作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是要帮助我们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搞明白、弄清楚,而不是为了一种形式化。所以,我们在展开“小组合作”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是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采用小组合作的时候,小组的组合是不是合理化。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决定于基础,而信息技术学科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實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分组时,不能始终从开学就定组,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改变小组的组合,才可能更好地为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在判定“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上,更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对合作效果的评价

我们往往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然而很少对小组合作的效果做出明确的评价,这也使得小组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想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效,那么,我们还要不断地改变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不断激励,使得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也能更加促进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要想让“小组合作”的作用真正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得到充分发挥,还需本人不断反思,不断加强教学理论学习,不断尝试,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学有所得。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有效性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