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5-06-11 22:21武光辉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情感课堂教学

武光辉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空间;其次落实具体措施,使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情感

1.关注情感教育,营造“爱”的氛围

心理学指出: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的一个本源性、根本性的问题,缺乏情感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爱的教育也是贫乏无力的教育。“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总得自己心中先有。”教师自身的热情、乐观、振奋等健康的情感素质必然会感染自己身边的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有利于激起学生对于美好理想和幸福的追求,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在这种良好情感的激励和感召下,学生在接受各种信息时将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精神集中的状态,对于今后良好思想品格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2.坚持“以生为本”构建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基本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严谨的治学思想、幽默风趣的语言唤醒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平等、民主、充满爱的教学环境中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感到自身价值和尊严的存在以及爱的温暖,学生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时自然也是愉悦、轻松、积极的,长此以往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自然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自学能力的形成也将是水到渠成。

二、课堂教学渗透“三让”意识,充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

1.教材让学生先读

教材让学生先读,并非简单随意的课前预习,是在教师传授必要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读书品质,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

2.疑问让大家讨论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地思考、相互的交流探讨,充分展示学生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以求认识的深化。通过討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尤其在讨论时的争论阶段更为明显。

3.学法让学生自己归纳

终身学习的思想必须从小渗透,人一生中的学习绝大部分是没有教师在身边指导的,多依赖于自学,特别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是给人们提出各种挑战,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归纳学习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

当今信息化社会,学生从课外、校外获取知识的渠道日趋广泛,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让学生走出课堂,开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则日渐迫切。

当然,历史课第二课堂的形式应不拘小节,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如建立历史兴趣小组、组织集体参观、开展课外阅读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展翅翱翔。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规。”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如何变化,大家却在一个结论上达成惊人的一致:只有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万秋菊.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扬州大学,201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情感课堂教学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二课堂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