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之风在计算机课堂永驻

2015-06-11 22:21李元鸣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所学电脑记忆

李元鸣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了与国家实施的素质教育接轨,计算机课程承载起教学生认识电脑的软硬件的组成、学会基本的程序使用和简单的清理维护等教学内容的任务。可计算机课程在当今仍被视作一门副科,各校的重视度也有限,因而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只能在课堂上予以传授,这就对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若想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除了教师的知识讲解之外,分析课堂的主体——学生格外重要。由于平时的各科学习负担重,每周计算机课程又少,学生便将放松的时间寄托在计算机课堂上。因此,把握学生的课堂兴趣变化值得探究。

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动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之初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种极好的现象。从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相互吵着既要玩这个、又要玩那个都可以体现出学生个个都想多与电脑接触接触。

随着课堂上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述,有些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电脑界面上的图标符号;有些學生自个儿对界面进行操作;还有些学生根本没打开教师所讲的应用界面……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兴趣已经大大降低。

课堂时间是过得很快的。如果教师只顾着讲述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表现,结果只会出现自己疲惫、学生懒散的局面。每当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就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手摸电脑的时间不够长,带着极大的遗憾心情走出电脑教室。其实,教师若能把学生在课堂之初的兴趣引导好、利用好,那么,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就充满着学习热情,精神集中地听讲,一心一意地操作,那将会学得非常快,而教师也倍感轻松。

二、教师如何让学生的兴趣贯穿整个课堂

众所周知,心理学家艾滨浩斯曾对人的记忆进行了实验,得出人的记忆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遗忘的结论;而如果在适当的时间加以巩固,人的记忆则会得以增强。笔者认为,在教育心理学中,兴趣与记忆存在相似之处。如果重视这一规律,调整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策略,那么,课堂教学效率也势必会大大提高。

1.教师应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动向。每一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养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基础牢、素养高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就能保持得长久一些,而基础弱、素养低的学生则保持得较短一些。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计算机教师都应进行摸底,了解本班的基本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2.侧重上课前的约定教育。一到上计算机课,不少学生就都如久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一般激动。而这种心情在还没引导好的前提下就进行理论知识讲述,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三分钟热度”的局面,因而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定教育。可以讲一些课堂规则、趣味活动、奖惩办法等。

3.课堂中紧扣学生兴趣,就地取材。当学生逐渐由刚进计算机教室时的兴奋转为安静后,当教师的理论讲述逐渐冗长时,学生的兴趣便跟着逐渐回落。此时,教师可在教室内一边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一边观察学生的其他举动。如果发现有玩电脑娱乐功能的,可以顺着他玩的软件适时引导,逐步回到所学的知识中来。

4.以实例与学生互动。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在家也会有不同比例地接触到网络,在上面学了一些基本的操作,也学了一些网络语言。教师上课时可以用实际生活的例子来与学生交流,如制作学校某班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表,将这些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生来制作,也便于保持学生的兴趣。

5.课堂总结应简洁明了,意味深长。按照惯例,每节计算机课,教师在课堂末尾都会总结所学内容。其实,简洁、有意蕴的总结才会让学生再次存有兴趣,等待下一次课的来临。比如,教师在末尾可说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应用领域,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也可提前告诉学生下一次课所学内容以及它的应用领域等,这都会让学生的兴趣延长。

参考文献:

崔改利.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所学电脑记忆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记忆中的他们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记忆翻新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