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心智形成

2015-06-11 22:21黄灿敏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智素质教育思维

黄灿敏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而有意义地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因此,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心智;意义的学习

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教材中的辩证思维教材,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心智形成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针对学生情况,设计学案导学有突破

告诉学生要完成哪些目标,根据目标调整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堂形式,也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指导自习时,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习能力,还必须培养他们“勤动笔”的习惯。首先,我们学生规定了统一的自习符号,如:题目中关键字用“△△”,重点内容及中心句用“ ”,不理解的地方用“?”,同类用“ ”,每个相关的知识多有特殊符号,学生一目了然。学案编號突出空间概念,充分利用图册来思考问题。

二、借助知识提钢,提出问题

利用学习潜能,问题设计的生活化。“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思维的起点是问题,课堂教学就是要不断地发问,让学生思考。因此,精心设计疑问非常重要,而问题设计的生活化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思维。

如:讲到“季风的影响”时,我们可以问:“季风有什么价值?”这样的提问直接而有效,让学生思考。季风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价值?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价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季风气候”的学习,并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全面理解季风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学习中国的疆域时,我用了3个道具:3幅地图,上面印有3个国家的疆域。在课程推进中我分别提出三个问题:(1)内容导入设问。这三个国家分别位于浙江义乌的什么位置?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讨论这3个相邻国家分别位于哪两个半球?经纬度范围怎样?(2)各国的轮廓看起来像什么?(3)能力升华设问。如果你将来要去外国留学,你会选择哪一个国家?为什么?旨在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技巧与能力。

三、对比新题,让学生善于质疑

比较是在思维上将地理事物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法。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区分相应的概念,我们经常会运用到此分析法来教学,从而可以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把握不同点,区分各自的突出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如果教师就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对比,这难免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但如果教师从生活实例入手,运用生活和智慧,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师设置的生活实例,那就有了“水到渠成”的高效果。比如:讲到“秦岭—淮河分南北”时,列出北方与南方的一张表格,从温度带、一月气温、气候、地形、降水量、农作物、民居特色、水文特征等角度思考。对此我做以下要求:(1)要求学生立足于平时观察的基础上,罗列出他们各自的特点。(2)要求学生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运用对比分析法,探究讨论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点,要求尽可能多地找到两者的区别。(3)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梳理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明白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达成共识。最后让一位北方学生和南方学生来完成教学,这两个地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出生地,效果特别好。

四、注重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初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仅凭死记硬背机械学习是远远不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就更不要说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了。笔者认为,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方联系,积极联想,由此及彼,将地理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知识体系,它们纵横交错,但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如:讲到我国季风气候的显著时,我根据中国的纬度从南往北气温愈来愈低的规律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到三类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并利用谐音简称为(热鸡,亚鸡,温鸡)。得出:纬度与气温密切相关,从而使思维变得更有培养的价值,学生的眼睛放射出光芒。

五、借助教材,乘势引伸,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总结教材中的辨证思维素材,笔者要求学生利用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我国的疆域四至:先和学生一起看我国的地图,问学生“我国的轮廓看起来像什么?”学生一定会回答:“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那祖国的四个端点分别是雄鸡的什么部位呢?”最北端在头上,最南端在脚下,最西端在它尾巴的部位,最东端在嘴的部位。之后我们一起总结出四句话:头上顶看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帕米尔上摆摆尾,嘴喝两江汇合水。这样当学生想起我们国家的轮廓时,就会回忆我国的疆域四至。

六、运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评价地理现象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成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气候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纬度低,所以终年高温,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所以全年多雨,再加上地形和洋流的影响,使热带雨林气候呈块状分布。

评价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要体现全面的观点。传统的民居体现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如西亚的房屋墙厚、窗小,因为西亚为热带沙漠气候,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七、开发生活实例资源,营造有情趣的课堂氛围

解释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从资源角度看,海洋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学生对水循环缺乏理解。我举例到:今天历史课上我发了火,头上出了汗,太阳一出来蒸发了,在义乌东部上空形成水汽,下了场雨,碰巧有几滴又落回了我头上,这就是一个水循环。

关注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心智形成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里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懈追求,教给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根据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探索教学艺术,不断关注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心智形成,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心智素质教育思维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