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情况及胜任特征比较

2015-06-12 12:32张爱莲黄希庭
关键词:胜任心理咨询督导

张爱莲,黄希庭

(1.山东理工大学心理科学系,山东淄博255049;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情况及胜任特征比较

张爱莲1,黄希庭2

(1.山东理工大学心理科学系,山东淄博255049;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为考察高校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胜任特征现状,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辅以访谈。对所回收的111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受教育程度与专业背景、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培训、持有专业证书的人数比例、平均从业年限、担任督导的人数比例及胜任特征方面,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专兼职以及每周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小时数上,二者差异不显著。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充分发挥现有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作用;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督导。

高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力量的推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相对于心理健康服务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在受训情况、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从总体而言,中小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时间比高校又要晚一些,在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方面尤为迫切。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和胜任特征开展调查,并对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比较,可为教育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高校与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人员。调查取样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青海未能取到样本),主要由当地同行根据我们的要求协助发放和回收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1117份,其中,高校占69.7%,中小学占30.3%;男性占27.3%,女性占72.7%;平均年龄为33.51±7.65岁。

(二)研究工具

调查工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涉及到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受教育程度和专业背景、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培训相关情况、是否持有专业证书和专兼职情况、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年限、每周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长、担任督导情况以及胜任特征等方面。

(三)数据处理

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受教育程度与专业背景

在一些心理健康服务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员至少要有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或社会工作等专业的硕士学位。[1]而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服务事业相对落后,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与受教育程度还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专业背景情况见表1。

表1 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受教育程度与专业背景比较(%)

表1显示,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在受教育程度与专业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以硕士为主,其次是本科;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则明显以本科为主。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所学专业为心理学,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中专业背景为心理学与教育学者各占三分之一多。在高校与中小学,医学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均占极少数。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中其他专业背景者多于高校。总体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相对低一些。

(二)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培训情况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本次调查的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培训的情况见表2。

表2 高校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接受相关培训情况比较(%)

表2显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受训情况不容乐观,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未在国内专业机构学习过相关理论课程的近四分之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未在国内专业机构学习过相关理论课程的接近四成。这可能是因为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大多是兼职,自身的受训动机不是很强,而且学校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从比较来看,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参加短期培训班”及接受其他培训的人数比例没有显著差异。除这两项外,“在国内专业机构学习过相关的理论课程”“接受过专业人员督导”“接受过自我分析或自我体验”“参加过由国内单位举办的系统连续培训项目”“参加过由国外单位举办的系统连续培训项目”以及“在国外的专业机构学习或进修”的人数比例均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显著高于中小学。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受训情况更为薄弱一些。

在我们的访谈中,一位新近毕业、在市属重点中学工作了一年多的心理辅导员谈到:“我现在特别希望有人能够在专业上面给我指导。因为我自己一个人感觉孤立无援。目前对我而言,比较实际一点,就是希望区教委多组织一下,不要说专业性的培训啦,至少让我们这些区里面的心理老师能够多交流一下。因为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孤立在这儿,没有一个人可以跟我商量一下,学校领导也不可能专门外派我去参加什么培训。学校现在也不是很重视这个东西,现在感觉除了上课以外,已经慢慢地脱离这个专业了。”

由于我国中小学大多是近年来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目前只有条件较好的中小学配有个别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从这一具体个案,我们可以推知许多中小学心理辅导员面临的情况。而中小学阶段是为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探讨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培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三)专业证书持有和专兼职情况

出于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和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审核与认证。这种审核与认证的实质,是证明心理咨询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已经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2]在北美,提供心理服务的从业人员必须有执照。[3]在我国,自2001年《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之后,各地先后开始了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目前,已有不少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拥有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十多年前,国内开展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人员,多数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或精神科医生。心理学教学或精神科临床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心理咨询或治疗只是他们本职工作中的一个相关部分。由于参与人数少,而且不作为专职工作,所能提供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时间就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4]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专职人员日趋增多,但比例仍然有待提高。

为准确把握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业证书持有和专兼职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具体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到,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持有专业证书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中小学,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更有待加强。而在专兼职方面二者却不存在显著差异,均以兼职为多数。看来,尽管近年来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教育部要求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但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在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方面都需要加大力度。

表3 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业证书持有和专兼职情况比较(%)

(四)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年限及每周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长

一般来讲,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从业的年限越长,经验会越丰富,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发展较晚,从业年限较长者可能不多。为准确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从业年限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察。

从前面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兼职情况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均以兼职为多数,专职较少。在这种以兼职人员为主的情况下,现有工作人员每周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有多少?我们也对此进行了调查。

统计表明,本次调查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从业年限平均为4.07±4.05年,最长为30年。每周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平均为4.89±4.46小时,最多为40小时。现有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年限多数为1~5年;每周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多数为1~5小时。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多数为新手;多数人员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平均每个工作日不到1小时。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从业年限及每周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小时数的比较见表4。

表4 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从业年限及每周心理健康服务小时数比较(M±SD)

由表4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平均从业年限显著高于中小学,这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较早有关。而在每周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小时数上,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平均为每工作日1小时左右。这样的时间投入很难说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五)担任督导情况

从前述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的情况中,我们看到,本次调查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大多未接受过专业人员督导。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服务事业还比较落后,督导制度不健全,有资格担任督导的人为数不多。为了具体了解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中担任督导的人数比例,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担任督导情况比较(%)

表5显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担任督导的人数比例接近五分之一,中小学接近十分之一。事实上,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个别被调查者并不清楚督导的含义,出现误选,因此实际情况可能还低于这个比例。比较而言,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担任督导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中小学。这是由于多数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早于中小学,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受训情况总体要好一些,具备督导资格与能力的人员多一些,督导工作的开展情况相对较好。因此,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督导工作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六)胜任特征现状

胜任特征是指从业人员取得有效业绩所需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特质等的组合。 Appell强调,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能带入咨询关系的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自己。[5]国内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心理健康服务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服务对象的心理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合格的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可能会加重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6]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胜任特征对于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采用自编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问卷”,对我国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胜任特征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包括28个描述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的条目,采用五点评分,要求被调查者评价自己在这些条目上的符合程度,认为“很不符合”选1,“不太符合”选2,“有点符合”选3,“比较符合”选4,“非常符合”选5。

统计结果显示,在所回收的1117份有效问卷中,总分在112分及以上也就是平均每个条目得分4分及以上者占44.1%。从总分来看,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评胜任特征水平达到“比较符合”者不足半数。这表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胜任水平从总体而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访谈中,就有一位中学心理辅导老师谈到:“我所接待的学生来源一般是两种,一种是老师要求来的,这种学生通常问题就比较严重一些了。一般情况下老师能进行思想教育的,自己就教育了。转到我这儿来的都是那种老师认为不太正常的了,一般都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转到我这儿来,通常的处理就是做一个初步的鉴定,然后转介到相关机构。我接待的另一种学生,就是我上课的班里和我比较熟的,咨询的问题往往是学习压力呀、早恋呀。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对我个人而言也并不是很顺手。学生通常希望得到那种立竿见影的方法,有时候让我感到很纠结。所以我现在的情况一个是来的学生比较少,二个是我自己的实战经验也比较少,有时候处理起来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那种感觉。”

从上述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分析中,我们看到,高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在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和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培训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胜任特征中也得到了体现。高校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存在显著差异的胜任特征条目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在胜任特征问卷总分上,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从具体的胜任特征条目来看,在“有较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有较扎实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主要心理测验”“能灵活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这几项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的胜任特征上,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平均得分均高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而且差异极其显著。在其余几项有着显著差异的胜任特征上,也都是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二者在专业背景、接受各种心理健康服务培训等方面的差异。另外,与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平均年限更长也有一定相关。总体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

表6 高校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比较(M±SD)

四、讨论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现有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作用

从前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平均每个工作日不到1小时。一般来说,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时间越长,会越有利于对更多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实际开放时间是极其有限的。[7]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二)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目前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很少,是由于他们多数是兼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他们的本职工作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或行政工作,心理健康服务可能并不在他们的工作考评之列,这势必影响到他们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精力投入。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也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认为,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对于工作人员精力的投入、专业水平的提升等都更为有益。关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培训动机的调查也发现,在提高自我的动机上, 专职人员强于兼职者。[8]事实上,心理健康服务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而兼职者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提升还是实践经验积累方面都可能不及专职人员。因此,为了改变目前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数量很少的状况,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对策,逐步为学校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人员,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督导

为了帮助在校学生更好地成长,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队伍。有研究者提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为专业化水平较低而不能很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9]从我们的调查也可以看到,总体来说,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胜任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专业培训和督导不足有关。其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受训情况和接受督导的情况显得尤为薄弱。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10]因此,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培训的投入。与此同时,还应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督导制度,让现有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能够接受资深专家的督导,以促进他们专业水平的提升。

[1]张爱莲,黄希庭. 美、加、澳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鉴定标准及启示[J]. 心理学探新, 2009, (1).

[2]江光荣,夏勉. 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

[3]姚萍,钱铭怡. 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2).

[4]赵旭东,丛中,张道龙. 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3).

[5]Appell, M.L. Self-understanding for the guidance counselor[J].PersonnelandGuidanceJournal, 1963, 42: 143-148.

[6]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 心理科学, 2007, (1).

[7]徐美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05, (3).

[8]陈红,王泉川,钱铭怡,梁毅,黄希庭.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培训动机现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8).

[9]陈虹,叶一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探析[J]. 教育评论,2006, (1).

[10]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 人民教育, 2002, (11).

(责任编辑 李逢超)

A Comparison of the Personal Basic and Competency of Mental Health Workers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Zhang Ailian1, Huang Xiting2

(1.DepartmentofPsychologicalScience,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2.FacultyofPsycholog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al basic and competency of mental health workers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 survey with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and supplemented by interviews. Among the collected questionaires, 1,117 are valid and analyzed,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exist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aff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o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o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he percentage of staffs hold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the average working time, the percentage of staffs acting as supervisors and their competenci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part-time or full-time working and working hours per week are not remarkable.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first, to offer more chances for the mental health workers to fully develop their potentiality;second, to offer seats for a proper number of full-time mental health workers; last, to put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training and supervising of the mental health work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mental health workers; competency

2015-05-18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幸福感及其相互促进机制研究”(DIA130316)。

张爱莲,女,四川资阳人,山东理工大学心理科学系副教授,心理学博士;黄希庭,男,浙江温岭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G448

A

1672-0040(2015)05-0099-06

猜你喜欢
胜任心理咨询督导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