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的模仿与创新

2015-06-18 09:27赵会玉
文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模仿兴趣创新

赵会玉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既要模仿又要创新,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模仿的目的。本文主要就作文的创新教学,简短介绍了基本方法。

关键词:作文 模仿 创新 兴趣

作文始于模仿,这是许多人的共识。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也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朱光潜说的更明白:“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高考中考的影响,作文的模仿进入了一条程式化的轨道之中,作文中从题材到写法上都出现了雷同现象。例如以“谢谢你”为题作文,本是个不错的题目,但是学生大都写做好事:这个拾钱包,那个扶奶奶;此人追汽车,那位不留名。细究素材来源,纯属子虚乌有。记叙如此,议论何尝不是?基本是提出论点,举几个例子。这类呆板而公式化的作文,不能不说是跟模仿有关。模仿就要有被模仿的模式。模式就是模子。有模子就可以批量生产,就会千篇一律,这是作文的大忌。这对中下水平学生提高基本的作文水平,特别有效,但是对中上水平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方法指导,要设计多种模式,供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另外还要研究模式之外的写作基本的方法,培养尖子生创新,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实践证明,作文创新的有效方法就是成立作文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兴趣产生于努力学习之中,而且愈努力兴趣愈浓。每个班级总有一批爱好写作的学生,他们是作文创新的骨干。教师如能帮助他们组织作文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辅导他们课外读写,就可以促使他们的兴趣正常发展。但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而组织起来的学生又往往坚持不了活动。学生对作文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没有兴趣,其原因多数在于活动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作文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应以学生为主人,不能教师一手包办。如果是教师出面组织,活动安排已事先拟好,学生只是奉命而来,变成了多上两节语文课,必然难以坚持。组织作文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 必须物色各科成绩都好,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对作文创作确有兴趣的热心人,让他们出面组织,尊重他们的意见,教师从旁顾问指导就行了。

作文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成立后,活动丰富多采,人人动手,各显其能,就能坚持到底。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活动中,很注意抓四个结合:一是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学生的写作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描写抒情,有的喜欢议论说理,有的喜欢写诗歌,有的喜欢读古文。那些不愿意参加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的学生,往往是自己有特别爱好。如果帮助学生选定自己的兴趣专题,完成之后,安排在小组内举行专题报告会,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比听教师作讲座报告有劲多了。二是小组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班级的有关语文的活动可以交给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去搞,如出板报,朗诵比赛,作文比赛,汉字大赛,成语大赛,讲演会等等,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办报刊。这样,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就在班级集体中发挥作用,不仅培养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为集体服务的好思想。三是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小组活动可以定期安排一周或隔周一次,不必都在校内活动,尽可能搞些适当的参观访问活动,如读了某个作家的作品,举行讨论会。其他如参观各种展览会,采访先进人物,游玩风景区等,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四是计划活动与特殊活动相结合。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的活动必须是有计划的,一学期活动几次,大致什么内容都要落实,但是,碰到特殊情况,就应该机动灵活了。如报刊上发表了什么好作品,或者哪个问题有争论了,大家思想比较活跃,便可及时组织他们阅读讨论,可将一些有份量的文章向报刊投稿。报刊征文也应该发动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成员积极参加。优秀文章的来源可以请各班级语文教师定期选出本班级优秀作文上交文学社团,电子稿与书面稿均可。文学社除了出版刊登学生优秀作品外,还可从考试作文中选出优秀文章印发给全体学生借鉴学习,还应选出特别优秀的文章向杂志社推荐。事实证明,如果小组成员的文章能在报刊上发表,不仅作者本人,而且大家都会产生一种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创新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既要模仿又要创新,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模仿的目的。作文指导尤其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千万不可使学生作文陷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文章要讲作法,但须不守陈法;文章应重视规范格式,伹也应不拘一格。

(作者单位:山东莱西市望城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仿兴趣创新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