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在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2015-07-05 13:35陈晓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颅脑下肢血栓

陈晓娟 郑 蔚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前馈控制在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陈晓娟 郑 蔚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 颅脑损伤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比较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4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8%,下肢肿胀发生率为14.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前馈控制,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前馈控制;颅脑损伤;深静脉血栓

颅脑损伤是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引起的损伤,包括原发性颅脑损伤与继发性颅脑损伤,常伴随脑缺血、脑水肿、颅内血肿、颅内高压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发生于静脉内的血液凝结所造成的血管阻塞,是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DVT是颅脑术后的高危因素。前馈控制是一种预先控制的管理方法,通过预先估计存在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3]。本研究将前馈控制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控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3—2014-05我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男56例,女28例;年龄22~67岁,平均(38.46±3.72)岁;入院时GCS评分3~12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昏迷患者由护士帮助其被动活动。清醒患者鼓励其尽早开始下肢锻炼,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护士注意每日观察患者下肢静脉,如出现肿胀或颜色加深,及时通知医生。观察组进行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综合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于高龄、肥胖,有吸烟史、家族史、服用抗凝药物、静脉曲张、发生过血栓栓塞等DVT高危患者在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同时,要注意评估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其是否发生肢体肿胀,若出现单侧下肢水肿,应及时完善彩超等相关检查,早期进行治疗。(2)健康教育:术前对其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其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制定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向患者及家属介绍DVT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DVT的危险因素及常见的预防措施,引起患者及家属对DVT的重视。(3)行为指导:对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科学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等关节的被动屈伸锻炼,注意关节活动范围应由小及大,循序渐进。对于能够活动的患者,指导其早期在床上进行下肢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4)保护下肢静脉:术后避免使用下肢静脉留置针,使用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采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对于DVT高危人群,使用弹力套袜进行预防,根据患者腿部周径选择合适的弹力袜套,通过弹力套袜的挤压作用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量,预防DVT的发生。

1.3 评价方法 比较2组术后1d、14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珔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术后1d2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2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观察组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s,cm/s)

表2 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s,cm/s)

组别14d观察组42 15.28±3.34 20.24±3.69 20.69±4.18 26.42±4 n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术后1d术后14d术后1d术后.64对照组42 15.95±3.95 17.38±3.05 19.14±3.82 23.35±3.80 t值0.84 3.87 1.78 3.32 P值0.40 0.00 0.08 0.00

2.2 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n(%)]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3]。深静脉血栓以下肢较为多见,常发生于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中。颅脑损伤患者需接受血肿清除术,手术时的创伤会引起血小板应激改变,激活体内凝血因子,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4]。而术后患者存在意识障碍,需要长期卧床,也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5]。患者在发生深静脉血栓后容易发生肢体的病残,血栓脱落所引发的肺栓塞更会直接危及生命。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有效预防,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是临床护理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难点与重点。

前馈控制作为一种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手段,通过分析问题,推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出现问题前预先采取整改措施,将不良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6]。研究显示[7],通过前馈控制干预能够预判潜在的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本研究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前馈控制护理干预,评估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保护其下肢静脉血管,并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与行为指导,增加患者对DVT的了解,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效预防DVT的发生。由表2、表3可知,采取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肤色、下肢静脉回流情况、静脉充盈情况的观察,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的发生率较常规护理有明显降低。提示采用前馈控制护理干预能够预防DVT的发生,降低DVT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通过前馈控制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提高下肢血流速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 孙力民,苗传娜.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与后遗症150例疗效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4):245-247.

[2] 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5(11):1 190-1 192.

[3] Palareti G,Schellong S.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 thrombosis: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are doing[J].J Thromb Haemost,2012,10(1):11-19.

[4] 陆柳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56-357.

[5] 丁美兰.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9):171-172.

[6] 康群,储小红,贾晓斌.前馈控制预防脑卒中患者意外拔(脱)管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0):23-26.

[7] 甘晚芳.前馈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8(36):118-119.

(收稿2014-12-11)

R473.74

B

1673-5110(2015)24-0111-02

猜你喜欢
颅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